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医保局积极探索促进企业发展新路径,在做好“三篇大文章”上实现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助“老字号”焕发活力
丹东市老天祥大药房创建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至今已有119年的历史,1994年老天祥大药房被国内商贸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是丹东市现存最古老、最有影响的老商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制约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关键。市医保局决定在创新上给予老天祥大药房更多支持。
改造升级“老字号”,创新“火力”必须找准落点。为解决抗癌药“进了医保却买不到”问题,进一步做好高值药品的供应保障工作,市医保局决定开通高值药品供应保障“双通道”,在指定15家医院的基础上,又增加老天祥大药房等连锁药店作为此项改革的试点。此外,老天祥大药房还是医保跨省、市门诊费用结算试点、医保电子凭证结算试点,抗排斥药物医保唯一指定药店等等,这些扶持措施既扩展了老天祥大药房的业务,更增加了药品的销量及品牌影响力。省医保局张秀坤局长到老天祥大药房视察了我市抗肿瘤药品认证、管理、配送和结算流程,对老天祥大药房双通道供药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辽宁卫视新北方栏目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助“新字号”振兴发展
满族医药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项目。2016年9月,国家民族医药协会授予丹东市“中国满药之都”称号,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在丹东市设立了“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丹东满药分会”,大大提升了满药产业的国际化进度。加味八珍益母膏和复方木鸡颗粒是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独家研制生产的专利满药产品,上市近三十年来,得到医患的普遍认可,2018年被纳入辽宁省医保药品目录。
按照2019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精神,各省自行增补的目录分别按增补数量的40%、40%、20%在三年内消化完成。在市医保局的积极沟通协调下,两种满药在前两年的调整中予以保留,计划于2021年调出。为推进“三篇大文章”重大战略部署,保证我市制药企业经济效益,市政府积极作为,以书面函的形式建议省局将两种满药保留在药品目录中,经过市医保局多次沟通和积极努力,省医保局终于批准我市主打品牌满药“复方木鸡合剂”“加味八珍益母膏”继续保留在省药品目录中,为下一步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届时,企业经营规模将突破20亿元,可带动农民种植户万余户,推进乡村振兴。
助“新字号”赋能增效
为培育壮大“新字号”,市医保局多次深入药企了解企业需求和药品生产销售情况。辽宁绿丹药业有限公司系原丹东市鸭绿江制药厂于1998年11月转制后组建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创建于197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是辽宁省的制药企业之一,是国家计划生育用药定点生产企业。日前,市医保局到绿丹药业调研时,帮助企业核对了9个种类20个品种药品的国家统一标准编码维护情况。核对中发现绿丹药业共有12个品种因编码未及时维护而不能实现医保刷卡结算。
制定全国统一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是医疗保障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保障大数据分析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省市间互联互通互认的必要条件。这项工作虽然对提高医保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意义重大,但药企如果不及时更新编码,就会影响到药品的医保支付,继而影响市场销售份额。市医保局工作人员立刻指导企业进行编码维护并上传至国家医保局编码库,帮助绿丹药业生产的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及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增加了药品的销量。
下一步,在全市推进“三篇大文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市医保局将结合责任分工,主动担当,积极参与。瞄准医药行业关键环节,扎实推进“三篇大文章”相关工作,加快“全市医保信息平台”建设步伐,以高质量信息化建设推进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为做好我市“三篇大文章”工作贡献医保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