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双减”推进工作(扩大)会议,传达了省“双减”第五督查组的反馈意见,对我市下一步“双减”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成立了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民政、公安、人社、卫健、宣传、消防等部门共同参与。市教育局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我市《关于开展校外培训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联合进行两次大型专项排查整治活动,市县两级累计共开展12次联合检查工作,已经确定注销的学科类机构15所,专项治理行动以来共查处“无证无照”的黑机构26所;目前,我市校外培训机构共计438所,其中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36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02所,从7月31日印发《关于停止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暑期学科类培训的通知》后,截至目前全部关停,完成率100%;建立县(市)区统一的含有收费金额、银行账户等信息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台账。目前,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工作台账已经覆盖全市236家机构,涉及金额625万;出台《丹东市教育局治理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规定(2021年8月修订)》,要求在职老师不得到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行为,在职老师无偿授课也需要在学校备案。通知各县(市)区教育局,停止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暑假学科类培训,出现违规补课行为按照要求从严从重从快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及开除公职。2021年暑期以来,全市共查实有偿补课教师8人,其中2人是在教育机构内进行有偿补课。8名违规教师全部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其中情节严重的3名教师,在受到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的同时,被调离原学校。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双减”工作,市场、消防、卫健、公安、人社、民政等部门要在8月19日前出台针对本行业职责的专项治理方案,要求每周都有督查检查,形成执法检查常态化体系。8月25日前,制定出针对现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注销登记(针对原市场部门登记的机构)及转非营利流程,民政部门要做好现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为非营利培训机构重新登记的相关方案。暂停托管机构的审批工作,市场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对现有托管类服务机构中开展学科类培训清查治理,对违规机构进行处罚;对“无证无照”黑机构坚决严厉打击并取缔,并实现每周都有曝光。9月1日前,市发改委制定我市校外学科类培训收费标准,接受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监督;9月1日前,由市银保监部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市中心支行建立我市“培训质量保证金”制度。
我市成立由18个市级部门参与的6个市级“双减”工作督查组,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抽查、问询等方式,每周下沉到各县(市)区,严格按照58条标准逐一对照,直奔机构开展实地督查。督查结束后,要对各县(市)区进行现场反馈,按时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