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东市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切实破除老年人“办事难”,让老年人能共享智能化便利服务。
一是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为老年人提供现场咨询、指引等便利化服务。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丰富线下办事渠道,推动医疗、社保、民政、金融、电信、邮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及便民服务站点,设置必要的线下办理渠道,便利老年人办理。规范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点等设施布局,配备引导人员,设置现场接待窗口,优先接待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指引等便利化服务和帮助,优化办事流程,推广“一站式”服务,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 ,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办事体验。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及便民服务站点涉及费用缴纳的,办事窗口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任何单位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好差评”制度作用,推动解决老年人反映较为集中的办事难点堵点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办事服务。
二是推动高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便于老年人就近办事。将养老金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户籍办理等高频事项办理向基层延伸,便于老年人就近办、一次办。鼓励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高频事项上门办理服务,不得强制要求其必须到政务服务场所使用智能设备办理业务。梳理全市涉老政务服务事项,在丹东市政务服务网、移动端设立专栏,让涉老政务服务事项更容易找到。
三是完善老年人通行措施,不得将“健康码”作为进入办事场所的唯一通行凭证。各级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及便民服务站点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老年人等群体可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等替代措施进入政务服务场所 ,政务服务场所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并做好服务引导和健康核验。
四是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全市要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数据共享,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应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一部手机绑定多人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网上办事。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通过后台数据比对等方式,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津贴补贴领取等涉及老年人高频使用的政务服务事项由系统自动办理,便利老年人办事。
五是推动政务服务应用适老化改造,便于老年人便捷操作使用。开展政务服务平台适老化改造工作,使其更便于老年人获取服务。完成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优化工作。鼓励为老年人提供大字版、语音版、民族语言版、简洁版服务应用,提供相关应用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将无障碍改造纳入日常更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