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确保难点、堵点有“出口”,让群众办事不白跑、不扑空,3月18日,丹东市社保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正式挂牌运行,同时人社系统咨询热线12333接听群众“办不成事”电话反馈,成为我市首个“办不成事”专项通道。
群众来政府部门为的是办事,目的是办成事。丹东市社保中心设立“办不成事”窗口,旨在让办事不顺的群众有地儿找、有人帮。“办不成事”窗口,源自丹东市推行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工作——“应该办”。具体是指,“应该办、有政策瓶颈”的个案规范程序、特事特办,“应该办、有政策障碍”的共性问题创新机制解决。
窗口开设以来,中心工作人员认真倾听百姓诉求,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指导群众怎样才能办成事,成为解决百姓难事、上火事的“灭火器”。“刚贴上‘办不成事’标识,就有30多位市民前来咨询,凡是百姓有疑惑的,不知道怎么具体办理的都来找我们。”工作人员说,这其中多数并不能算上真正意义的“办不成事”,中心给予明确答复。其中有两件业务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影响或制约,涉及的环节多、材料多,确实未能实现即时办理。中心受理后直接联系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工作人员,分析原因,以专办疏通各方梗阻,限期解决。
“推出‘办不成事’受理工作,是为办事受阻的企业和百姓提供更快捷的办成渠道。如果需要,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一并进行解答、反馈。通过这个窗口,逐步提高所有窗口办事效率,发挥倒逼作用,设置‘办不成事’窗口,目的是‘办成事’。”丹东市社保中心主任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