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丹东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最新推出的22项惠民利企举措进行发布,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省、市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
一、创新研发服务平台,点对点服务,让群众企业不见面办理,掌上办。
1、开通“丹警通”服务平台,在手机和电脑端同步运行,对户政、交警、网安、禁毒等20多项业务进行网上预约和审批,实现“不见面”办理。
2、启动警企点点通平台,对涉企案事件流转、在线预警提示、一键呼叫服务等10个门类的项目“打包上网”,为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提供快捷精准服务。
3、推出“签证小助手”专属微信,为在丹常住外国人提供政策推送、业务咨询、材料预审、到期提醒、问题解答等点对点服务,实现材料预审“不见面”、签证办理“只跑一次”。
4、对非首次办理港澳商务备案的企业,主动联系企业网上进行申报材料的接收与审批,实现企业备案“一次不用跑”。
5、利用全国互联网站安全管理服务平台,提供备案信息网上提交、备案进度实时查询、变更情况动态更新等“一站式”“不见面”服务,实现网站备案管理数据“一地录入、全国流转”。
6、设立行政复议、刑事复核专用微信账号,在办案单位公开、公示二维码,案件当事人可以通过微信提出复议、复核申请,掌上完成受理环节。
二、最大限度简化手续,压缩时限,让群众企业少交材料,尽快办。
7、取消典当业备案制度;危爆物品管理、娱乐场所备案、特种行业备案、养犬登记证办理时限压缩至即来即办。
8、对旅馆业、公章刻制业行政许可施行“告知承诺制”,申请人提交必备材料,作出符合申请条件的承诺,提交告知承诺书后,当场作出行政审批决定。
9、《保安员证》的审批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并采取市、县(区)、派出所三级受理办结模式,分别压缩为1天、2天和3天办结。
三、最大范围下放审批权限,优化服务,让群众企业少跑腿,就近办。
10、将申请办理国家保安员资格的理论考试、体能测试权限下放到县(市)区级公安机关。
11、将“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市)区级公安机关。
12、县级以上出入境管理部门,自10月10日开始,开通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的换发补发业务。
四、全面开放户籍政策,取消限制,让群众办理户籍更方便,更快捷。
13、实行居民身份证全市通办,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丢失或损坏的,可到就近派出所就近换领、补领。
14、提供跨省办理居民身份证服务,经书面承诺,可免提交在当地就业、就学、居住的证明材料,公安机关核准办证人员身份后,即可办理。
15、全面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高校毕业生、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可在我市城镇地区办理落户。
16、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
(1)在我市城镇范围购房并取得合法房屋手续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办理落户。
(2)在我市(农村除外)购房并取得合法房屋手续的,经房屋所有权人现场同意,允许其父母、配偶、成年子女单独落户。
(3)在我市(农村除外)租住经房产管理部门办理租赁登记备案的合法租赁住宅,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并且该地址无人落户的前提下,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办理落户。
五、全力聚焦法治良好,规范执法,为企业提供安全、法治环境。
17、强化涉企案件侦办,采取挂牌督办、领导包案、“一案一策”等工作机制,全力侦破;对新发生的“盗抢骗”等民生案件,搭建“破小案工作组”,实名制侦办。
18、优化执法办案方式,对涉嫌经济犯罪的经济主体,慎用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强制措施;对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的,严格控制审批手续,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19、开辟利企惠民“绿色通道”,在法律允许和确保监管安全的前提下,保障在押企业负责人享有24小时律师会见权,并开通远程会见视频绿色通道,让企业负责人能够直接指挥决策企业日常经营管理。
六、全力破解交通顽疾,深化缓堵保畅,保障群众平安、畅通出行。
20、建立健全远程可视化处理交通事故新模式,缩短涉及财产损失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环节,将原事故处理周期3-5日缩短为当日办结。
21、实行机动车登记服务站代办车管业务,机动车销售企业代发临时号牌业务;在全市选定28个派出所试点设立综合业务窗口,群众可办理车驾管业务20项。
22、压缩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审批时限,手续齐全最快可24小时放款;对有特殊情况的交通事故受害人,可视经济收入情况,分期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