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不仅是城市的“脸面”,也是民生大事。连日来,我市对所辖的19座城市公厕开始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这些公厕分别为商贸区1、2、3、4、5、6、7、8、9号公厕,月亮岛2、3号公厕,城隍庙公厕,六纬路公厕,体育馆公厕,经山街公厕,中宝公厕,青少年宫公厕,兴二路公厕,锦绣公厕。
9月10日10点,在滨江路商贸区1号公厕门前,堆积了不少拆除下来的碎砖块,公厕内陈旧设施已全部拆除。施工负责人指着设计图纸说,此处公厕以前只设置男、女蹲位区域和清洁区域,另外还有一个保洁员的休息间。改造升级后,公厕原有蹲位不变,在男、女蹲位区各增加一处无障碍蹲位,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及妇幼使用。换气窗除窗口扩大外,还将适当增加窗口数量,方便换气、采光。安装新风系统和除臭设施,有效解决公厕异味问题。所有卫生、保洁、供水设施全部换新,并配备烘手器,地面和四周墙壁全部改造成瓷砖墙面,保证干净美观的同时,更方便清洁和卫生保持。供热方面,将改为地热供暖。门口处的石凳台阶将改为无障碍斜坡通道并增设扶手,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此次19座公厕的改造,总体要求就是高标准、人性化,为市民提供更良好的如厕体验。”局公用事业科工作人员赵子皓说。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环境卫生条件,全面提升公共厕所规划建设和服务水平,我市从2018年开始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截至2019年底,在市区158座城市公厕中,有13座完成了改造,并在沿江、沿河、公园、景区等处新建了多所标准公厕。“此次改造的这批公厕,有一部分属于年久失修,内部设置损坏严重,还有部分存在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赵子皓介绍说,在无法改变公厕原有面积的基础上,设计部门多方考量,务求更科学合理地增加蹲位,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
人性化理念将体现在改造后的厕所的许多角落:部分公厕卫生间靠墙的位置,将设置扶手装置;青少年宫公厕将安装儿童便池和小号洗手台,降低设施高度,方便儿童如厕;月亮岛2、3号公厕和体育馆公厕,将新增第三卫生间,内部设置整理台、母子便池和扶手等设施……改造后的公厕,内部提醒标识将更加齐全,在公厕外还将设置指示标识,方便市民和游客寻找。
整个改造工程从9月初动工,预计年底结束。为避免同一街路沿线公厕改造给市民和游客造成如厕困扰,施工将分阶段批次进行。目前,各施工队伍正加班加点,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快速推进。市住建局积极做好工程协调和监督工作,争取尽快完工,早日让市民感受如厕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