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丹东市:专项治理“升学宴”“谢师宴”)
为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推动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在中、高考招生录取之际,丹东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违规操办、参加“升学宴”“谢师宴”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制发通知禁令,严明纪律规定。制发《关于严禁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参加“升学宴”“谢师宴”的通知》,明确治理对象、治理措施及完成时限,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严禁违规操办、参加各种名目的“升学宴”“谢师宴”;严禁借子女升学之机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电子红包等;严禁用公款报销或由管理服务对象支付“升学宴”“谢师宴”等费用;严禁动用公车或利用职权借用企业、管理服务对象车辆供“升学宴”“谢师宴”使用;严禁利用职权接受企业或管理服务对象为子女提供外出旅游等活动安排。通过划定纪律“红线”,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切实增强问题意识和底线思维。
谈话提醒在前,教育预防见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守职责定位,层层落实监督责任,督促各级党组织第一时间将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要求传达到全体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做到“三抓三促”:一是抓落实,促进履职尽责。坚持向下级党组织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明确对整治期间问题易发多发或群众反映强烈的,将严肃追究党委主体责任和有关领导责任,促进各级党组织认真履行纠正“四风”的主体责任。二是抓预防,促进干部知畏。督促党组织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有子女升学的党员干部重点关注,及时调查摸底、统计汇总。在逐一对有子女升学的党员干部开展谈话提醒的基础上,部分党组织还有针对性地将谈话范围扩大到全体干部,明确要求不操办也不参加此类宴请。同时,发挥典型问题的警示教育作用,公开通报近年来违规操办“升学宴”典型问题5起,震慑作用明显。三是抓苗头,促进干部知止。督促党组织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予以特别关注,坚持把握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从保护干部的角度,将工作做在前,严防违纪问题发生。专项整治期间,全市各级党组织通过谈话、告诫等方式提醒2千余人次,制止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升学宴”126起。
精准监督执纪,严查违纪问题。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开展“升学宴”“谢师宴”治理工作与整改落实中央第六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和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整治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一是畅通信访举报渠道。通过丹东市人民政府网站、丹东发布微信客户端等公开“12388”信访举报方式,公开纪律要求和整治内容,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在线索处置方面坚持市县乡三级联动,重要线索特事特办。如市纪委在收到凤城市四门子镇湾垅地村村委会委员、凤城市第六届党代表卢政辉为女儿操办“升学宴”的问题线索后,第一时间逐级移交到四门子镇纪委,卢政辉操办“升学宴”的违纪问题被现场查实。二是集中开展监督检查。组织各县(市)区纪委监委和市纪委监委派驻(出)机构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加大对违规操办、参加“升学宴”“谢师宴”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市纪委监委执纪监督部门结合巡视整改工作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各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工作落实情况,真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检查网络格局。三是严格执纪问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执纪审查力度,严查快处相关问题线索。专项治理期间,共收到违规操办“升学宴”问题线索14个,查处4起,给予党内警告处分3人、组织处理1人,收缴违规收受礼金43300元。
来源:丹东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