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1名孤儿收到家乡亲人的礼物)
“丹东的孩子们,你们在沈阳生活得好吗?家乡的亲人惦记你们!”5月31日,市民政局与各县(市)民政局、儿童福利院的负责人来到辽宁省孤儿学校,看望在那里生活的丹东孤儿。
9点半,辽宁省孤儿学校“阳光下成长 快乐中飞翔”六一文艺会演正式上演,一声声稚嫩的童声飘荡在美丽的校园里,孩子们载歌载舞欢度自己的节日,也表达着对前来看望自己的家乡人的感激。
在《相亲相爱》大型歌舞表演时,距舞台二三十米远的市儿童福利院员工郐秀英从84名表演的孩子中一眼认出了被福利院送来的玲玲。看到玲玲出色的表现,大家情不自禁地为她叫好。
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表演结束后,玲玲立刻被送往了校卫生院。原来,当天一早玲玲腹部疼痛,为了不影响演出,她没有跟别人说,坚持到演出结束才向老师汇报。得知情况的福利院工作人员立即前去探望,玲玲为了不让福利院的“爸爸妈妈”担心,一直说自己没事。
8年前,刚出生没几天的玲玲遭遗弃,被巡逻民警发现后送到了市儿童福利院。福利院的“爸爸妈妈”对玲玲倾注了无限关爱,从生活、学习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去年,玲玲到了上学的年龄,被送到了辽宁省孤儿学校。如今看到玲玲这样懂事和自立,“爸爸妈妈”们很是欣慰。
11点演出结束,座谈汇报会开始,我市的51名孤儿与来自家乡的“亲人们”面对面畅谈。很多孩子看到“亲人们”高兴地蹦了起来,兴奋地围在他们身边诉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各县(市)区民政局、儿童福利院的负责人现场给孩子们发放慰问金和节日礼物,叮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
接过家乡亲人的慰问金,孤儿们都很感动。来自宽甸的宋青今年16岁,八岁时父母离世,一直跟姥姥姥爷生活,随着姥姥姥爷年龄的增长,照顾宋青开始力不从心,于是申请让宋青到省孤儿学校就读。宋青告诉记者,他十岁被家人送来时很不情愿,对陌生的环境和未来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但他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不再自卑胆小,性格变得开朗乐观,生活得很舒心。学校除了常规的文化课,还有美术、摄影、跆拳道等兴趣班,学校还不定期组织去高校参观,到棋盘山等景区游玩。“家乡的亲人没有忘记我们,每年六一都来给我们过节,请家乡亲人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回报这些年帮助过我的好心人。”宋青说。
辽宁省孤儿学校中学教务科主任任宗明介绍,学校是一所集九年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教学校,承担着全省14个市适龄孤儿的养育和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以及从该校考取高中、大学、研究生的孤儿的管理和生活供养任务。目前,在学校就读的我市孤儿共有51名,这些孤儿被我市各级民政部门送来,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学习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其中有21人考入理想的高中或专科院校,在求知的道路上朝着梦想继续前行。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关于孤儿保障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了孤儿医疗康复保障水平,孤儿的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我市还通过强化亲属抚养、加强机构养育、鼓励家庭寄养、推进依法收养、引导社会助养等方式积极拓展安置渠道,妥善安置孤儿。(文内孤儿均为化名)记者 包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