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进馆游泳也不能掉以轻心)
天气越来越热,游泳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市民选择到游泳馆游泳,既锻炼身体,还避暑纳凉。其中有些人因为是在馆里,放松了安全弦;有些人对场馆的卫生问题有所顾虑。日前,记者根据这些反映进行了走访。
近日,市民小李在市内某游泳馆游泳时,一次触边转身时姿势不当,用力过猛,不慎划伤了右手,但他只是觉得有点疼,没有在意,仍继续游泳,停下来休息时,发现伤口有血渗出,这才赶紧上岸。“口子不大,我觉得没事儿,用纸擦了擦,没包扎。我朋友告诉我,不能再进池子了,不然会感染。”回家后,小李发现伤口越来越疼,而且肿了起来,于是去了医院,医生给他做了消炎包扎处理。
一家游泳馆的救生员高先生提醒:“遇到出血的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上岸包扎,再去医院进行消毒处理,把伤口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他表示,虽然游泳馆比起野生水域安全系数要高,深水区设有警示牌和标语,但作为游泳爱好者,也得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最好学点儿游泳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要以为到了游泳馆就万无一失了。”
近日,记者在市内某游泳馆看到,服务台后面的墙上贴着“注意事项”,包括“有皮肤病、传染病者不得入内”、“儿童要在成人陪护下进入泳池”等。游泳者要用本人身份证办理会员卡才能进入游泳馆。“办卡对身体有什么具体要求吗?”记者问。服务员回答:“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可仅凭肉眼,如何能够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呢? 一位会员告诉记者:一般游泳馆对游泳者的健康状况,“都是目测,像红眼病、严重的皮肤病,一眼就能看出来,至于肝炎、肠道传染病等,就不好说啦。”
据了解,按照游泳场馆的卫生要求,经营性游泳场馆除面积、水质等要求外,还需建设更衣室、卫生间、淋浴喷头以及浸脚消毒池。在这家游泳馆,记者看到上述设施都有,浸脚消毒池中漂浮着十多只拖鞋,旁边的墙上挂着“请不要把拖鞋放入消毒池中”的标语。记者询问得知,不少游泳者并不清楚这个位于入口处的池子是干什么用的,也不知道凡是经营性的游泳馆必须配备浸脚消毒池这一规定。
记者了解到,泳池的消毒,最重要的是余氯指标。消毒后泳池水的余氯应在0.3-0.5毫克/升之间。过低达不到消毒标准,会纵容传染性疾病传播,过高则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刺激,但这种刺激是暂时性的,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游泳池的换水频率,业内似乎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一池水一下子全换掉成本太高了!”一游泳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游泳馆采用补水方式,也就是循环水。“真正换上一池新水,要花很多时间,这样会影响正常营业。”这位工作人员同时表示,一些游泳馆会频繁换水,但那样一来,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价格也会贵一些。
业内人士建议,市民游泳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游泳馆,要做好一定的自我保护,例如自备拖鞋、泳衣、眼药水、除菌肥皂等,自觉遵守卫生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