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假货傍上名牌 市民需擦亮眼)
把“井卫”看成“开卫”、“周佳牌”看成“雕牌”……消费者在农村大集上稍不留神就买到了傍大牌的假货,心情自然气愤。
3月22日,记者在市消费者协会采访,正巧遇到市民张俊来投诉。记者看到,张俊手里拿着一瓶1升装名为“井胃”的山楂饮料。瓶体用白色塑料包装,瓶子下半部分印着山楂的图片,瓶子中间部分黑字加粗印着“井胃”两字,其中“井”字出头的两个竖被印得很短,很容易看成“开”字。
张俊说,上周他父亲和几位邻居一起去东港赶大集,在一卖饮料的摊位见到这种饮料,一瓶只卖6元钱,比超市便宜,就买了一箱。“你看这包装和‘开卫’饮料很像,几乎难以分辨。但喝起来味道绝对不同,满嘴都是糖精勾兑的味道。”张俊一脸气愤地说。他提供的饮料的配料栏里写着:食用色素、水、糖等,相关生产厂家、商标都一应俱全。
“这类假货我们称之为‘傍大牌’,相关投诉在目前消费者投诉案件中所占比例不轻。我们在检查中发现,这类假货多在农村大集上售卖。”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刁云鹏说。记者查看市消费者协会投诉记录,发现类似的投诉确实不少。一位村民在大集上买袋“超能”洗衣粉,可是衣服泡了十分钟,搓了半天,污渍还是洗不掉,细看才发现自己买的是“趈能”;另一位村民本以为买的是“雕牌”洗衣粉,后来看清楚是“周佳牌”的;还有“六亿核桃”、“路路”杏仁露等等。
据刁云鹏介绍,在已查出的农村大集的假货中,日用品占比重较大,其次是食品、饮品,还有一部分是服装鞋帽。曾经查过最难识别的一款露露杏仁露,整个包装和正品几乎一样,只是品牌代言人的名字许晴变成了许倩。
傍大牌的假货一般有两个明显特点,包装和正品极相似;再就是价格便宜。“一些村民就是看中价格便宜这一点,才轻易上当的。”刁云鹏说,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已查案例中,这些假货生产厂家多数是有经营许可证的,但却挂羊头卖狗肉,生产的产品和证照不符。例如生产的洗衣粉、香皂、洗涤液等的化学成分严重超标,人在使用时,会有很明显的灼热感,使用后根本达不到除菌清洁的目的。一些傍大牌的饮料主要成分是色素、糖精,还有的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
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当场受理了张俊的投诉,但在核实卖家身份时被“卡”住了。工作人员说,傍大牌假货投诉较难处理,有的卖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个大集卖一次,马上转战到其他大集,有的还带着货物到外地大集售卖,这就给取证查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有的消费者明知买了假货,觉得还可以将就使用,就不予追究了,导致假货销售者更加明目张胆,肆无忌惮。
据悉,今年3·15期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清理了近1500公斤傍大牌的假货。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市民要擦亮眼睛,学会识别傍大牌的假货。一般傍大牌的假货在包装印刷上会有错版及油墨污染现象,包装印刷粗劣,字迹有重影的商品,最好不要购买。在农村大集最好以选购农副产品为主,像日用品、服装鞋帽最好到超市、商场购买,购物时记得索要购物凭证,以备日后消费维权使用。记者 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