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曾经的丹东水果超市的老板】现如今下乡种樱桃)
3月14日9点,空气里透着少许寒气。在楼房镇梨树沟村5组两座暖棚里,25℃的棚内温度,已经让人有了初夏的感觉。在大棚里稍微站一会儿,额头就会冒汗。可即便这样,还是不断有人往大棚里钻。这些人中,有外地、本市着急进货的客商,有本村或外村想来学技术的村民。大家都是为了大棚里那红亮的梅枣樱桃而来。
“咱丹东地界也能种出这么漂亮的樱桃,不是亲眼看到,哪敢信啊。”不少进入大棚参观的人,都有类似感叹。看着眼前满树果实的樱桃树,主人汪多学自豪地微笑着。他告诉几位外地客商,这是今年的第一茬果,他暂时不会卖给他们。
52岁的汪多学是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2018年以前,他是一家水果连锁超市的老板。最近几年,樱桃成了不少市民消费的首选。三月份消费淡季,他家水果店每天走货量也在半吨左右,6月份销售旺季,每天至少要卖出几十吨的樱桃。那时候,几乎全省的购货商都汇集到大连瓦房店,托关系走后门只为弄到樱桃货源。每每从大连进货回来,汪多学总是琢磨:大连和丹东的气候、地理位置差不多,难道丹东不能种樱桃吗?
2018年初,汪多学先后到宽甸、凤城多处水果种植基地,询问樱桃种植事宜。“十几个村的种植大户,一听说种樱桃,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说丹东的气候和土壤不适合种樱桃。”汪多学说,樱桃种植投入成本比较高,对于温度也有很高的要求,早晚温差要在15℃以上,所以长江以南的地区几乎没有樱桃种植。可按照这个基本要求,东北地区尤其是像丹东应该是具备基本种植条件的。
2018年5月,不信邪的汪多学,从外地请来农业专家,对丹东城边地区进行土壤测试,还到凤城、宽甸取来土壤样本进行检验对比。检验结果,丹东不但适合樱桃种植,而且梨树沟村的土壤因为湿度适宜,成为樱桃种植的首选地段。当年12月,汪多学在梨树沟村承包了5亩多土地,建起了两个暖棚,找了两户种植户做试点,开始了樱桃种植。
在离暖棚不远的地方,有两个砖瓦崭新的20多平方米的小房,里面有一铺大坑和一些锅碗瓢盆,这是汪多学的新家。自打暖棚建成后,他几乎就没有回过城里的家,连年三十也是在大棚里度过的。“除夕晚上,大棚里42度,就跟蒸桑拿一样。不动都一身汗,还得盯着各枝头枝叶生长,要适当剪枝,剪一晚上胳膊都抬不起来了。”汪多学说,卖水果他是内行,种樱桃他可是十足的新手。网上找资料,找农业专家网络远程教学,到种植户家现场“取经”,年过半百的汪多学放下老板身段儿,从学徒做起。
翻开他的手机,除了网络销售需要的软件外,几乎都是与农业种植相关的APP。为了结出品相、口感都极佳的樱桃,汪多学甚至学会了混合有机肥。看着手上已经蜕皮的水泡印痕,汪多学说,如果能完成樱桃种植,这些都不算啥。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3月初,汪多学种植的樱桃树结出了累累果实。农业专家现场检验,梨树沟的樱桃果实光亮,个头比一般的要大,果肉更加厚实,最主要的是,果实糖度比大连的还要高出3个糖度点。消息不胫而走,市内客商纷纷前来订货。保守估计,两座大棚将给汪多学带来20多万元的收益。然而汪多学并没有急于研究销售。他找到楼房镇政府,要求成立樱桃种植合作社,不管是哪的村民,只要想学种植技术,不收任何费用现场教学,包教包会。短短几天时间,已经有十几户种植户前来报名。
采访中,镇政府负责农业项目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汪多学,关于他和梨树沟村合作发展村集体樱桃种植项目的相关事项已经谈妥,清明节前后,新扩建的1000亩樱桃树苗种植基地就可进行树苗移植。今年6月,首批大地樱桃将会投放市场。“我这个项目镇里一直很支持,协调承包土地,还帮我修了防止雨水倒灌的排水渠。”汪多学说,有了政策的支持,他打算将梨树沟村打造成丹东的樱桃种植基地,让丹东樱桃成为丹东的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