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了多少?”“没多少,估计要白费了。”2月27日14点,在滨江路沿线、市第十三中学附近江岸,两名男子正聊着收鱼和捕鱼的事儿。说话间,捕鱼男子娴熟地整理好刚提起的渔网,再次撒向江中。
笔者观察了一段时间,这位男子一直站在岸上向江中撒网、收网。“昨天抓上来3条,有一条4斤多,一共卖了70块钱。”男子边收网边和一旁看热闹的市民聊着。
这位男子告诉笔者,他今年52岁,年轻的时候上过船、捕过鱼。他当天用的捕鱼网具都是自己织的。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江岸忙活,有时候一天能抓四五条,也有空手而归的时候。抓上来的鲤鱼居多,也有泥鳅和鳖,傍晚会把抓到的鱼集中起来,有饭店的人来收。
“鳖卖给饭店一斤我才要六七十元,市场上一斤得180元呢。”当笔者问他的姓名时,男子摆摆手,不愿意透露。
另一边年纪稍微大一些的捕鱼者,头戴着黑色皮帽,拿着长长的抄网,在台阶下的水里抄来抄去,不一会儿,便拎着抄网走上台阶。“抓到什么了?”旁边一位驻足观看的市民问道,老捕鱼人并没有作答,把抄网在水桶里一扣,又返回继续捕捞。笔者看到水桶里是两只鳖,一只在桶里有些惊慌,不停用爪子挠着水桶边儿;另一只则把头和四肢都缩在壳里。这两只鳖壳有成年人手掌大小,通体呈黄棕色,笔者也看不出是什么品种。一旁围观的市民说,“这估计都是一些人放生的,鸭绿江里可没这玩意儿”。
居住在江边的市民李明介绍,随着天气回暖,这段时间每天江边都会有不少捕鱼的人,还有专门来收鱼的。“一两个人找点乐子也就算了,这么多人都来捕鱼,可别影响了增殖放流的效果,把小鱼苗抓光了。”一位围观市民不无担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