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春风送暖的气息越来越浓,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数逐渐增多。长跑爱好者金德峰、于洪德、高连全最近的训练强度持续增强,目的是为参加系列马拉松赛事储备体能。
三人均已年过六旬。作为本地资深的长跑爱好者,他们都是丹东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的忠实粉丝,见证了这项赛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每年能在家门口跑一次国际马拉松赛,既是一种幸福,更为家乡感到骄傲。”
40多年前,金德峰和于洪德是原二轻局职工长跑队的队友。40余载风风雨雨,二人一直坚持着这项爱好,一年四季跑步不辍。“每天早晨跑上十公里、二十公里的,出一身透汗,一天都感觉轻松。”26日上午,于洪德跟记者道出了坚持长跑的动力所在。作为金海长跑队的创始人之一,古稀之年的金德峰仍然痴迷这项运动。“小时候开始跑步,到现在从来没去医院看过病,觉得自己的身体素质像个年轻人。”这是长跑运动对金德峰最好的回馈。
冬去春来。对于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马拉松运动又进入了黄金期。今年上半年,三名因长跑而结缘的老友已做好了外出参赛计划——报名参加秦皇岛和营口马拉松赛。“去参加比赛只是一部分目的,更多的心愿是出去转一转、看一看,享受生活的乐趣。”
此前,金德峰和队友们参加了几届秦皇岛国际马拉松赛。对于当地赛事的组织、氛围多有感触。“赛道两侧都是前来加油的观众,老百姓就像过节似的,气氛特别热烈。运动员的补给保障也做得很到位,随处可见为赛事服务的志愿者。”金德峰曾在秦皇岛国际马拉松赛65岁以上年龄组中获得过第六名的佳绩。他和于洪德等金海长跑队的跑友一样,对当地的赛事组织水平印象深刻。
2006年丹东也有了马拉松赛,金海长跑队成为本地参赛队伍的主力军。2016年,这支队伍的报名人数更是达到了550人之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丹东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办赛质量越来越高,知名度越来越响。通过这项比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长跑爱好者来到丹东,亲身感受具有独特魅力的边境赛道,感受丹东人的热情好客。从很多方面来看,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都是宣传丹东的一张名片。”虽然因故停办了两年,但对于家乡的这项赛事,三名跑友都有着超越比赛本身的共同体会和认知。
63岁的高连全也有着数年坚持长跑运动的经历。他家住浪头镇,从家到市体校综合训练场的折返路程,是他一天的训练强度。“三四年前,每到这个季节,每天一大早滨江路上有很多人跑步,长跑氛围特别浓。最近两年没搞马拉松赛,现在跑步的人少了不少。”
高连全所言,金德峰感同身受。金海长跑队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几十人到2016年的五六百人,在金德峰看来,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爱好者对长跑运动的热情,一靠自己的兴趣,二靠赛事的推动。”金德峰说,金海长跑队中的不少队员,就是因为受到了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良好氛围的感染而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想到能在家门口参加马拉松赛,在那么多跑友和观众面前展现自己的实力和风采,训练就会有更多的激情和动力。”受访时,三名跑友说出了同样的内心感受。
最近这段日子,有不少外地跑友联系金德峰,询问今年鸭绿江国际马拉松赛能否继续举行。“他们是想及早准备,到时候过来参赛。对于丹东马拉松赛,外地跑友的评价都非常高,也很关注。不少人想借比赛机会,和家人一起到丹东旅游。而作为本地长跑爱好者,我们更想在家门口参加马拉松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