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64岁的齐长有从凤城出发,到永昌小区的女儿家串门。一进门,5岁的小外孙吉祥就盯上了姥爷塞得鼓鼓的包。
吉祥从包里掏出了几段秸秆和两张红纸。“姥爷,这个甜吗?”吉祥拿起秸秆一脸茫然地问。“不能吃。”看到吉祥有点失望,齐长有说一会儿要用这些秸秆给他做个灯笼。此时,吉祥妈妈的眼睛亮了,连忙追问,是不是做自己小时候元宵节玩的那种灯笼。
秸秆经过修整,整齐而光滑。齐长有用牙签将它们固定好,没几分钟,就做出了一个长方体。吉祥觉得很神奇,不停地发问。一张红纸剪裁后,围贴在长方体上。接着,大红灯笼安上了提手。吉祥提起来就跑,这是他收到的第一件手工玩具。
“你糊弄我,都不能亮!”吉祥突然不高兴了。
“能亮!”说话间,齐长有从外衣口袋里掏出了一段燃得只剩一半儿的红蜡烛。“这段蜡烛是昨晚从仓库里翻出来的,是十几年前用剩的。如今,村里的商店早就不卖了。”蜡烛固定在灯笼底部,房间的窗帘拉上了。蜡烛点燃的一瞬间,跳动着红光的灯笼,让顽皮的吉祥安静了下来。吉祥妈妈说,这个灯笼仿佛开启了时空隧道,让她穿越到儿时的元宵节。一群小伙伴晚饭后提着各色灯笼走街串巷,相互争着说自己的灯笼好。说不上哪个摔一跤,纸糊的灯笼就着了。
玩了没5分钟,吉祥的灯笼就烧了一个洞,吉祥大哭起来。齐长有把他搂在怀里,说了几句悄悄话儿,吉祥不哭了。不到5分钟,又一个简易灯笼做好了,装上玻璃瓶,用蜡油把蜡烛固定好,吉祥又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