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正是大棚草莓大量上市之时,一些农民把“家”搬进了大棚里,在大棚里过年。2月4日除夕,记者来到振兴区汤池镇远近闻名的“大棚村”河深沟村,沿途不时传来鞭炮声,感觉年味儿渐浓了。
在一排大棚前,56岁的于洪顺给大棚贴上了春联,红彤彤的春联衬着白色的塑料大棚,格外醒目。“希望来年大棚事业更兴旺,日子更红火。”于洪顺乐呵呵地说。
走进草莓大棚,一股湿暖气息扑面而来,绿叶映衬着小白花,仿佛走进了春天。棚内大约20条田垄绿意青翠,掩映着一颗颗红艳艳的草莓。
于洪顺是东港市前阳镇人,六年前来到河深沟村开展大棚事业。“这块儿地离水库近,种植大棚还有优惠政策,这些都是吸引我的地方。”平日里,于洪顺的妻子在外打工,他一人忙大棚里的农活,农忙时再雇人。然而春节期间,采摘的农民回家过年,大棚里的活忙不过来,他必须守在大棚里。
“春节期间,草莓行情也见涨,天天供不应求。”于洪顺觉得,草莓能卖好价钱,再辛苦也值得。正忙着的于洪顺感觉很热,随手把外衣脱掉,“大棚里的温度最低时只有7℃,最高时却有30℃,而且湿度还挺大的。”早上大棚里温度适中,他就穿着毛衣干活。等到中午,毛衣穿不住了。等到傍晚温度渐渐低下来,他再一件件地穿上。
“一会儿还有客户来取草莓。”于洪顺说,采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者弯腰跟在于洪顺身后摘草莓,一垄草莓摘完,腰酸酸的,手腕也麻木了。于洪顺笑着说:“这才哪到哪,我们常年这么干。”为此,于洪顺落下了腰疼病,但他仍不舍得放弃种植草莓。
用了一小时左右时间,55公斤新鲜草莓被分装成礼品盒。过了一会儿,一辆农用车停靠在大棚外面,客户过来取货了,于洪顺赶忙把草莓搬上车……
大棚入口处有一间简易房,里面有简易床铺和凳子。每年除夕夜,于洪顺一个人在这里度过。傍晚关好门,于洪顺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嘱咐妻子多包一些饺子送过来。
没有暖气的简易房里,升腾起一缕缕水蒸气,映在红彤彤的“福”字上。饭间,于洪顺在外地安家的女儿打来视频电话,向爸爸问好。送走妻子后,于洪顺回到简易房,打开手机微信,挨个给人发祝福短信。
22点左右,记者离开时,河深沟村传来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于洪顺开始了夜间的巡逻工作,“大年夜放鞭炮的多,防火的事更不能放松。明天是大年初一,大棚里会更加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