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是岁月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味道。
打开记忆这道门,总有一些关于年的往事汩汩流淌,或温暖人心,或寄托着愿景,或呈现着伦理,或承载着信仰和梦想。这些岁月留给我们的美好印记,总会沉淀时光,温暖生活。
即日起,丹东日报推出《我们的节日·年味儿》栏目,与大家一起咂摸年的味道。
对生于1952年的孙德孚来说,春联是满溢着年味儿的,也伴随着自己的生活。
孙德孚如今是丹东市楹联家协会的顾问,已经有2300多副对联作品公开发表,其中许多作品获奖。他告诉记者,春联是对联的一种,过年时为表达美好愿望,家家户户都会张贴。
孙德孚从小喜欢在过年时去别人家门前抄春联。1970年,他在岫岩岭沟碾盘大队生活时,开始试着写春联。当时,他是大队负责搞宣传的,因此手里有纸张,很多人家求孙德孚写春联。
当时的春联内容很朴实,也很接地气,只要用词吉祥即可,不管合不合联律,平仄是否得当。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等到上个世纪90年代,大家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为人们带来新的机遇,人们对春联的要求也高了起来。这时候,孙德孚在我市楹联界已经很有名气了,经常作为市里的代表,去省里参加相关的交流活动。仍有人喜欢在春节的时候,向他讨几副作品。在他留存的春联作品中,记者发现内容果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紫燕携来红与绿,春联写满笑和歌;似画江山春染绿,如诗岁月党描红。
跨入21世纪,印刷的春联随处可以买到,孙德孚也基本上不再拿笔把自己创作的春联写下来送人了。但春联创作仍然是他的喜好。根据人们对生活的寄望,创作春联时,他的思想境界又向前跨了一步:玉兔清辉千里共,金龙重彩九州同;携手同迎新世纪,齐心共建大中华。
2010年以后,中国的变化令人欣喜。这时,孙德孚的春联创作已经完全成为个人喜好。除了参赛,除了我市书法家鲁石先生偶尔讨要作品,以供书写参赛,没有人再向他要春联作品了。孙德孚的春联写作内容却更加丰富、厚重,充满了对时代和生活的礼赞:龙腾碧海洪波起,福泽神州盛世来;迎春总在冬雪后,致富长存善策中;习习春风,神州跨入新时代;莘莘赤子,国梦欲圆大目标。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更高了,自己创作的有风格的春联,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每逢春节,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经常把春联创作者召集起来,将春联送给千家万户。
回忆春联的变迁,回想自己创作春联的过程,孙德孚说,春联里的年味儿是与时代,与国家和百姓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时代发展,春联所寄托的年味儿也在变化。春联是一种文化符号,春是民俗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种,既然要延续这种文化,不妨多了解一些,让传统更好地传承下去。他希望有更多的富有新意的春联,扮美生活的同时,也代表着年味儿,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