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开始,她陆续把385双鞋垫送到消防员、环卫工人、交警手中。近日,她又把花了一年时间制作的400双鞋垫,送给了环卫工人……
1月10日,在森森寒气之中,站前、月亮岛附近的环卫工人,收到了暖心的礼物——400双鞋垫。一位环卫工人换上鞋垫后说:“这鞋垫又暖和又结实,比买的还好!”
这400双鞋垫,是市爱心协会成员戴素琴制作的。1月14日,记者来到年近7旬的戴素琴家,她正戴着老花镜,坐在缝纫机前赶制鞋垫。“环卫工人冒着严寒酷暑,换来了我们城市的整洁。”戴素琴说,自己做的事和环卫工人相比,微不足道。“听到收到的人说鞋垫暖和,我心里就暖了。”
戴素琴做鞋垫的故事,要从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说起。“那时候我们都住平房,一到冬天,家家户户烧炉子取暖,特别容易引发火灾。”一次邻居家着火,大家伙都去帮忙救火,细心的戴素琴注意到,消防员为了灭火,不断用大管子浇水,脸上被大火烤出了汗,身上被浇湿,结了冰,“都是十八九岁的孩子,看着让人心疼。”从此,戴素琴的心里便埋下了感谢的种子。
退休后,戴素琴有了充裕的时间,心灵手巧的她总帮着大家干些改衣服的活儿,修改缝补中,总是会有一些剩余材料,戴素琴便萌生了给消防员缝制鞋垫的想法。
“一双鞋垫有7层,第一层要用呢料,这样不仅结实而且保暖,第二层要用棉布,这样吸汗、舒适……”手工鞋垫的制作并不容易,收集布料就要很长时间。一开始,戴素琴经常去裁缝店捡一些人家不要的碎布,攒够了,按照颜色组合起来,光拼凑布料,就得小半年。后来,很多人主动给她送一些不穿的衣服,这些衣服,需要先拆成布料,然后洗好、铺平,才能做鞋垫。“一到拆衣服时,我家就毛絮飞扬的,家里都下不去脚。”
戴素琴做的鞋垫讲究材料和搭配,比市面上卖的大多数鞋垫都精致,为了照顾不同人的脚的大小,她还特意准备了多个尺码,希望每一个收到鞋垫的人都能穿着合适。
“要是没有家里人的支持,我也不能坚持这么长时间。”戴素琴告诉记者,今年送出去的400双鞋垫,她整整忙活了一年,一家老小陪着她忙,儿子儿媳帮着攒布料,老伴儿王永林义务送货。为了凑足做鞋垫的呢料,家里人拿出了自己的呢子大衣,让戴素琴拆;每当戴素琴拎回大包小裹的布料,老伴总会下楼去接。
戴素琴说,闲着也是闲着,这样做不仅能变废为宝,还能回报那些辛勤付出的户外工作者。“只要我能看得见、做得动,就会一直做下去。”戴素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