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是鸭绿江街道果园沟社区零活加工服务站发工资的日子。拿着到手的1000多元工资,在这里工作两年多的王艳不由地发出感慨:“刚下岗那阵子,可给我愁坏了,一家人就靠儿子打工那点儿钱生活。多亏了王姐带着我,现在干多少赚多少,日子宽裕多了。”王艳的话,立刻引起了屋里20多人的共鸣,大家都说,没有王姐就没有他们现在顺心的生活。
大家口中的“王姐”,是果园沟社区的扶贫帮困志愿者,今年65岁的王丹。2004年底,退休回家的王丹在位于果园沟路附近的四合院里开了个小卖部,为打发时间,她还接了些钉珠、缝亮片的零活回来做。日子久了,她发现来跟她打听怎样接零活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多是邻居,不少都刚下岗,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我这零活就要耐心、细心,他们想干就来问我。”王丹说,最初她留了五六个人在她小卖部里一起干活,可到了2005年,想跟她一起干零活的人一下子有30多个。“我后来一想,干脆搞个零活加工服务站,我去外面找活,回来分给大家一起干,大家都不容易。”王丹说。
“我们社区下岗失业职工多。”果园沟社区党委书记刘淑沛说,在下岗失业女职工中,大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有的身有残疾、患严重疾病,不能干重活。“2003年,我们辖区登记的下岗职工占了居民总数的三分之一,我们也想帮他们找工作,王丹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30多人一起干,这活既要多又要稳定。从来没有和纺织行业打过交道的王丹想方设法联系了多家制衣厂。“大夏天的,她就顶着太阳拿着剪好线头的衣服给人家看样品,还把工人情况简单和对方说了,有的制衣厂负责人被她感动了,愿意长期给她放活。”刘淑沛说,社区也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帮着寻找活源,如今有6家服装企业为王丹的零活加工服务站送订单,社区还帮服务站配备了桌子和凳子。现在,每天都有三四十人在站里干活。
在站里的墙上,记者看到几处重新粉刷的痕迹。“王姐对我们真是掏心掏肺的,她为我们付出太多了。”54岁的钉珠工赵连冬说,这几年不少人都知道了这个零活加工服务站,几乎每周都会来新人找活干。只要是下岗职工,王丹都会热情帮他们找活,手把手教,还会按照每个人的特点派活。人多了,原来的一间屋子就显得有些拥挤了,为了给大家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王丹索性把自家四合院的4间房都打通了,大伙都在一个屋里工作,说说笑笑,气氛融洽。“上周我们集体加班,40多人干到半夜,王姐还给我们做饭吃呢。”工人朱秀芬说。
在王丹的眼里,零活加工服务站的事就是她的头等大事。2011年她因癌症住院治疗,入院前,还不忘叮嘱老伴儿跟服装厂追加订单。13年来,王丹先后帮4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如今,零活加工服务站有了一个新名字——爱心驿站。王丹说,新站名对自己来说是一种动力。“奉献啥的谈不上,我是党员,大家有难处找到我了,我得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