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24日全省推进“一网通办”工作以来,海城市全力以赴、多措并举落实推进“一网通办”,全面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让企业、群众切身体会到“一网通办”带来的便利,努力打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网通办”的推进、调动和督办工作,多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听取汇报、解决问题,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督查督办,对工作滞后的部门进行通报和问责。目前,31个部门1300个事项全部进入市政务服务中心,保证了群众只进一扇门、只用一个网、最多跑一次。从9月24日至今,市政务服务中心共计网上办理了1万多件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群众和企业满意度100%。
12月2日,记者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见到了正在大厅里忙碌的市交通运输局审批科负责人李全飞。回想起9月24日以来奋战的日日夜夜,李全飞感慨颇多,万事开头难。等到把积压的工作完成后,一切都理顺了,工作就顺畅多了。李全飞回忆道:“‘一网通办’刚开始时,办事群众个人文化、素质不同,有些市民要教上十几遍才学会,常常是边教边办理,没有耐心还真吃不消。每晚要工作到6、7点钟,晚饭都顾不上吃。那个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周末休息时间,每晚都要工作到最后一位办事群众离开,因为我们绝不让群众白跑一次。同时,我们还要抓紧时机宣传‘一网通办’的好处。”每一位像李全飞这样工作的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都饱尝了万事开头难的艰辛历程。
在“一网通办”工作区域,记者见到王先生正在自助完成车辆运营证业务办理;一个小女孩在父母的陪同下正在办理身份证业务,因为不熟悉操作流程,工作人员耐心地为他们讲解。
民用爆破器材有限公司经理杨某说:“以前办理民营爆炸物品购买许可和运输许可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我需要带单位卡和申报材料来到公安局审批窗口办理,有时候着急开药,需要先跑一趟大厅,再急忙出车往公司去。优化营商环境以后,我自己在家的电脑上,打开政务服务网,就可以办理,从政务服务网可以直接链接跳转到民用爆炸物品服务系统,我可以自己在家申请、上报材料,工作人员在线审批,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出证。”这为他节省了时间,减少了许多办理环节,也节约了企业办事成本。
据介绍,市民只要打鞍山市政务服务网,就可以自行查询相关业务办理程序和需要提供的资料,还有样例可供参考。即使第一遍未通过审核,也会在网上详细列举出所缺事项,群众可以在网上24小时申报业务、上传要件,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在上班时间一一审核并通过,审批流程全程透明。同时,群众还可以对办事效率、办理方式及办公态度等提出好差评。
为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市营商局多措并举,全体动员。他们安排专人推广政务服务网。对前来办事、咨询的群众,工作人员在解释政策、告知申请材料等事项的基础上,主动宣传政务服务网,引导群众在网上提出办事申请,及时告知申请人办事进度和办理结果,提高群众网上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他们想方设法提高政务服务网的使用率和办件率,加大对“政务服务网”宣传引导,积极引导办事人在政务服务网进行申报,大幅提高政务服务网点击量。
为推进“一网通办”顺利实施,海城市组织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专项业务学习,不断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理念,从改变自己做起,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率先垂范、主动作为,以干部作风转变带动营商环境转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及工作效能,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建设是根本,诚信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催化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是关键。与此同时,更要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营商局局长杨福洲说,“一网通办”的最大好处就是群众办事不用求人了,受了委屈有了说理的地方。有了这一切,才会让我们真正拥有生态宜居的大环境,切实提升海城软实力、竞争力和吸引力,为海城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海城市将继续认真落实落细已出台政策,用改革的办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把“一网通办”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省市对接互通,达到线上线下高度融合,让群众更方便,让市场主体更活跃,让发展动力更强劲,让振兴活力更澎湃,推动海城市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