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鞍山小学新一年级第一周不上“文化课”)
29日,为引导学校和家庭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切实减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业负担,帮助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现从学前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市教育局出台规定——小学新一年级第一周不实施文化课教学。
据介绍,从幼儿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学低年级是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从游戏为主学习转向规范文化课学习的过渡阶段。新规要求,新一年小学第一周以认知性课程、通识性课程、辨析性课程、互动性课程、感知性课程、成长性课程、游戏性课程、展示性课程等课程为主,兼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课程、体验课程,倡导课程整合教学,协同教学,班额小的学校可实施一年级包班教学。认知性课程包括认识学校、教学楼、班级、厕所、老师、同学等。通识性课程包括熟悉学校环境、小学生活、学习科目、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安全教育、习惯培养等。辨析性课程包括区分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等。互动性课程包括同学间交流、同学和老师间交流、人际交往、游戏等。感知性课程包括亲身体验、生活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等。成长性课程包括自我认知、独立生活、自我管理等。展示性课程包括社团活动、才艺展示等。
市教育局要求各小学要丰富教育方式,充分考虑一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可适当借鉴幼儿园教育方式,倡导游戏中学、做中学,活动中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形式,重视学生个性体验、过程体验、生活经验和直接感知。一年级教师在评价中,多进行个体纵向比较,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功,体验成长的快乐,增强做小学生的信心。注重活动过程的激励评价,使评价更有针对性,更具有个性化。各小学可以创设充满童趣化的班级环境,将学具、智力玩具、学生作品、课外读物等放置在教室里。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摆放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符合一年级学生生理特征的硬件设施,如可调节高度的桌椅、高度适合的图书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