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城市东四管理区着力改善民生 增进百姓福祉)
海城市东四管理区把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作为深入贯彻“重强抓”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创新举措,强力推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一、以精准施策为举措,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管理区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有效途径,真正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一户一位帮扶干部。一是产业扶贫。结合东四管理区产业优势,紧紧抓住了养殖和种植两大产业,做精做细产业扶贫这篇文章,为18户困难家庭新建大棚25栋;帮助12户困难户从事家禽养殖8万多只;帮助协调用地、解决水电等配套设施;二是资金扶贫。为困难户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争取专项资金10余万元;三是技能扶贫。组织困难户参观学习2次;举办培训活动4次;经验交流2次;深入村户指导20多次;发放科普资料300多本,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四是项目扶贫。创新实施党员连心群众“1+6”党建项目,即“一名党员当六员连六户”,实现了联系群众“全覆盖”、为民服务“零距离”。全区有帮扶能力的630多名党员,认责对接了5000多户群众。党员干部集资10万多元为困难户修缮房舍、发展生产、村民就业、困难学生补助等,解决了困难户家庭的后顾之忧。
第二、以枫桥经验为法宝,全面实施社会综治工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新时代“自治、德治、法治”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做法。一是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做到了早排查、早发现、早应对、早化解。采取了源头排查、加强管控、网格管理、领导接访等措施,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认真倾听他们反映的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变群众来访为主动登门服务,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无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事件发生;二是以《公民道德读本》、《村规民约》为准则,大力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观看法制教育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大力开展了平安村创建活动,成立了“三员”组织,定期到外来户、租房户等重点户进行排查,全面实行了网格化管理;派出所、综合执法等部门,经常到游戏厅、网吧、麻将馆等重点场所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而增强广大村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中聘请了法治校长,定期开展道德法制、传统美德和家风家训教育,积极探索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有效途径,筑牢法治观念,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三是投资了20多万元整合了综治信访、便民服务中心,村村成立了便民服务站,竭诚为村民服务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行上门服务,使村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四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决策部署,按照“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的工作要求,提高站位、夯实责任,广泛发动,严密摸排,共排查社会乱象案件13起,并进行了严厉整治;五是多次召开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会,加强舆情、网情监管,牢牢把握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强化宗教场所监管,查封了东四关帝庙和韩姜普渡寺违法建筑行为,取缔了非法设立念佛堂、基督教会等场所;六是积极开展“新乡贤”、“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涌现各类先进60多人,不断提升了公民道德素质,积极营造和睦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第三、以乡镇医建为依托,着力推进医疗保障工程。一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开展好公共卫生服务、计划免疫、食品卫生监管工作;健全各项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不断扩大参保覆盖面,新农合参合率达90%以上,办理大病救助2人,争取医疗部门报销2万多元;二是积极推进东四卫生院建设,目前正在施工中,届时将彻底解决农民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四、以多彩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文化惠民工程。一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投资了1000多万元,建设了区村党建文化广场、党建文化路、文化一条街、农家书屋等,为群众健身娱乐提供了健康场所;二是大力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全区成立了20多个广场舞代表队,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举办了重温入党誓词、广场舞大赛、经典朗诵、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拔河比赛、篮球赛、端午节包粽子大赛以及重阳敬老等活动,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陶冶了村民道德情操。
第五、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工程。管理区以中央环保督查为契机,全力打造卫生净化、环境美化、道路硬化、村庄亮化、村街文化工程。一是全面开展了大环境建设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治理有效途径,全面清理了海城河、公共场所、集贸市场、坑塘沟渠、公路两侧及村居街巷的垃圾;全面治理了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粪场乱晒、乱烧秸秆等现象;二是科学打造“一路一景”新模式,规范了“五室一场”,完善了配套设施、打造了文化一条街,着力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色,投资近百万元栽种了数量多、品种全、质量高的花草树木,将一个个臭水坑、垃圾堆变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三是各村积极创造条件,投资200多万元,用于乡村硬化亮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又争取垃圾专项分类资金65万元;争取美丽乡村专项资金100万元;争取农田作业路、黑色路面大修改造资金750万元,使村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综治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