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季度我市河流水质明显改善)
全媒体记者 杨海霞
近日,生态环境部向媒体通报2019年3月和一季度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水质变化(及水质改善)情况排名前30位城市”中,我市排名第16名,河流水质综合指数同比下降(改善)幅度高达36.26%,并且成功退出“水环境质量排名后30城市”行列。
2019年一季度,我市水环境质量总体向好,6个国控断面中已有5个实现达标,同比增加2个,分别是太子河刘家台和小姐庙断面,水质由去年的劣Ⅴ类提升至今年的Ⅳ类和Ⅴ类;6个省控断面中,2个断面实现达标,南沙河、运粮河、杨柳河、五道河水质有所好转,其中五道河水质改善尤为明显。
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一直是我市生态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将2019年确定为“水质突破年”。市生态环境局深化污染源普查,全面摸清河流污染状况,确定了“九河同查、五河同治、水岸共治”的流域综合整治方略,并强化环境监管,对23家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对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行为实施严厉处罚,不断释放环境执法效能。我市还建立了财政、住建、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积极、主动解决辖区内的水污染问题,推动海城市和台安县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重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河道清淤、完善管网和先进技术应用等措施,综合治理流域污染,取得显著成效。
虽然一季度我市水污染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压力依然巨大,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我市将实行“一河一策”,推进精准治污,做到污染源普查到位,治理措施监管到位。通过污染源普查,不断提高“预防能力”、“发现能力”、“定位能力”、“执法能力”和“监管能力”,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同时,开展污水处理厂达标执法行动、工业园区达标执法行动、畜禽养殖污染达标排放执法行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不断强化水污染治理共治机制,确保各项污染治理措施落实到位。全面落实河长制,实现我市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