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受追捧的岫岩手工地瓜粉打算申遗)
晾晒粉条。北方晨报、印象鞍山记者康欣摄
本报讯北方晨报、印象鞍山记者康欣报道临近春节,很多市民提前采购年货,利用周末时间,自驾到农村和山区去采购原生态年货的人越来越多了。岫岩朝阳镇的农家手工地瓜粉也因此进入了制作的高峰期。
刚进腊月,朝阳镇做地瓜粉的村民们就将自家种植的地瓜磨粉、经过过滤、沉淀、揉面、漏粉、烹煮、冷冻,晾晒等多道工序开始制作地瓜粉。据这里的村民介绍,他们这套制作手工地瓜粉的工序是从1960年的时候一直沿袭至今的。不添加胶、香精、色素,吃起来更放心,而且还是小时候吃的粉条的那种老味道。村民采用传统的瓢漏式工艺漏粉条。烧好灶,架上农家大锅,烧火的、揉面的,清洗木棍的,分工明确。有经验的老师傅根据自己多年的手感,把握淀粉和水的比例,混合成干湿相宜的粉面。
村民们将经过沉淀和揉面后的地瓜淀粉捧起,放在专用的漏瓢内,由一人在面上层大力进行拍打,粉条就从缝隙中漏出。下面的大锅烧开了水,粉条直接滑入锅内被煮熟,另一部分村民把煮好的粉条挑起,挂到清洗干净的木棍上进行晾晒。据介绍,煮好的粉条需要经过东北大自然的低温冷冻再经过太阳下晾晒,才能最终做好,打捆包装。
据了解,现在村民们打算将手工地瓜粉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希望通过这种传统食品,增加收入,带动更多村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