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眼习惯不好 近视儿童增多)
■全媒体首席记者 于金来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鞍钢总医院了解到,近日,医院选派1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筛查小组,走进鞍钢一幼,开展儿童近视筛查工作。筛查结果显示,近视发生率已呈现出明显低龄化趋势。眼科专家提醒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小就对孩子的视力掉以轻心,另外不要盲目相信眼贴、按摩仪等根治偏方。
近日,鞍钢总医院选派眼科专家、护士团队、验光配镜中心10余人组成筛查小组,走进鞍钢一幼,开展儿童近视筛查工作。筛查小组对抽取的100名5.5周岁至6周岁的学龄前幼儿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收集、整理、分析儿童青少年近视信息。筛查数据显示,鞍钢一幼儿童正视化进程提前。
据眼科副主任林雪介绍,刚出生的孩子大多是远视眼,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的度数逐渐减少,医学上称为“正视化”。大部分孩子在9—10周岁完成“正视化”过程,而筛查结果显示,鞍钢一幼的孩子已经“正视化”,甚至有几名孩子出现了轻度近视。“如果提前‘正视化’,就会很快向近视眼发展。”林雪副主任表示,孩子6岁时有1.5D-2.0D的远视,是非常理想的基础屈光值。如果这个年龄的孩子没有远视了,或者说只有0.5D的远视,那么就离近视不远了或者站在近视边缘了。
为何幼儿园的孩子会出现近视?“这与孩子的用眼习惯有很大关系。”林雪副主任解释,近视的成因包括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近年来,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很多学龄前的孩子已开始频繁接触手机、电脑,平时不注意用眼习惯,长时间使用,用眼负荷加重,就容易出现近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若没有注意防范,近视也会逐渐加重。“学年越高,课业越繁重,看书写字姿势没有改变,再加上饮食偏好高糖、碳酸饮料等不良饮食习惯影响眼球发育等综合因素,高学年的近视率自然也会更高。”
值得欣慰的是,筛查结果同时显示,100名幼儿中仅有1名孩子弱视,弱视儿童发病率相对减少。林雪副主任解释说,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病,也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弱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患儿将成为终身的低视力人群,影响孩子以后的心理健康、生活及工作。对于儿童而言,只要治疗及时、方法得当并持之以恒,弱视是可以治愈的。弱视儿童发病率相对减少的原因与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儿童视觉保健工作的普及有关。近年来,家长对儿童弱视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也是一方面因素。
林雪副主任表示,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人数不断增长,近视低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最突出问题。且大部分因未能及时发现而错过治愈良机。“早发现,早治疗”是解决儿童近视的唯一方法。此外,很多家长对于近视防治仍存在较大误区,他们宁可听信市面上眼贴、按摩、药物治疗等偏方疗效,也不愿意让孩子正确佩戴眼镜。林雪副主任提醒,真性近视其实不可逆转,听信偏方,不及时正确干预,或会加快孩子近视进程。 照片由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