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多地气温骤降,流感病毒进入活跃期,身边“中招”的人群逐渐增多。为帮助公众科学应对流感,做好健康防护,沈阳急救中心现将流感相关知识及防护要点整理如下,助力大家平安度过流感高发季。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我国主要流行甲型H3N2亚型,同时乙型Victoria系、甲型H1N1亚型也在共同传播。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播方式多样,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以及在密闭拥挤场所可能发生的气溶胶传播。
感染流感后,患者通常会以发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起病,常伴随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还可能出现畏寒、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部分人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其中,婴幼儿、孕妇、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肺疾病、糖尿病、免疫抑制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属于重症高风险群体,需重点做好防护。
做好预防是抵御流感的关键,可从个人、环境、外出三个维度入手:个人层面,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9-10月为最佳接种时间,错过后整个流行季均可接种;同时要养成“七步洗手法”、咳嗽打喷嚏遮口鼻等卫生习惯,通过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证睡眠增强免疫力。环境防护方面,每天需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定期清洁消毒门把手、手机等高频接触物品,保持室内整洁。外出时,高风险人群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空间密闭场所,前往时科学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或去医院时建议全程戴口罩,返回后及时洗手。
若不慎出现流感症状,也无需过度恐慌。流感大多为自限性疾病,健康人群一般1-2周可自愈,出现症状后需注意: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情况,或高风险人群感染,应立即就医;患病期间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前往公共场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切勿自行用药;家人与患者需保持适当距离,分餐进食并加强通风,接触患者后及时洗手。
面对流感高发态势,只要做好科学防护、及时规范应对,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守护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