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医科⼤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代谢内科都健教授、杨晶教授牵头,联合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医院和建平县中心医院申报的“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全链条诊疗服务模式研究”的项目,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糖尿病门诊一站式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立![]()
对患者群体有益
1.提升就医体验与健康结局——传统的糖尿病诊疗模式中,患者需要往返于多个科室(内分泌科、眼科、肾内科、心血管科、营养科等),流程繁琐、耗时耗力。一站式服务将打破科室壁垒,让患者在一个区域内完成绝大部分诊疗和健康管理,极⼤提升就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2. 促进早期筛查与综合管理——一站式模式会强制性地将并发症筛查(如眼底检查、神经病变检查、尿蛋白检测等)整合到常规随访中,避免患者因怕麻烦而遗漏重要检查,从而实现并发症的早发现、早干预。
3. 强化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整合糖尿病教育、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能⼒。
对医疗机构有益
1.优化服务流程,提⾼运行效率——减少患者在院内的⽆效流动,缩短整体诊疗时间,从而在单位时间内服务更多患者,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2.推动多学科协作(MDT)——一站式服务模式要求内分泌医生、护士、营养师、临床药师、其他专业医生等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为复杂病例提供最佳方案,提升整体医疗质量。
3.从 “治疗” 向 “健康管理” 转型的抓⼿——医院可以探索将服务延伸至院外,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患者的长期随访和动态管理,实现从急性期治疗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模式转变。
对医疗卫生体系有益
1.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紧密契合《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中关于 “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和 “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 的要求,是政策在具体疾病领域的重要实践。
2.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探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医保基金和个人带来沉重负担。早期干预和规范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终末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节约社会总医疗成本。
立项后的工作方向与计划
01模式构建与标准化:“建模式”
✦明确 “⼀站式服务” 的核心服务包,包括常规复诊、并发症筛查项目清单、个体化教育、营养评估与指导、药物调整、心理评估与支持等。
✦服务流程标准化:设计最优的患者就诊路径,明确从预约、登记、接诊、检查、教育到离院的每一个环节,制定标准作业程序(SOP)。
✦空间布局与资源配置:适合一站式服务的物理空间布局,如何将诊室、检查室、教育室等高效整合,并配置相应的人力和设备资源。
02信息化与数据平台建设: “搭平台”
✦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开发或整合现有系统,实现患者数据(临床数据、检查结果、教育记录)在⻔诊内部的互联互通,并能够与医院HIS、LIS、PACS等系统⽆缝对接。
✦利用数据驱动管理:基于平台数据,建立患者风险评估模型,自动提醒医⽣需要关注的异常指标和待完成的筛查项⽬。
✦探索 “ 互联⽹+”延伸服务:将一站式服务与线上管理结合,通过APP、小程序等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报告查询、健康教育、用药提醒和居家数据上传等功能,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03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做评估”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如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还要关注服务效率指标(如患者平均在院时间、预约等待时间)和患者体验指标(如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评分)。
✦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对比分析一站式模式与传统模式在医疗成本、医保支出、患者自付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用数据证明其成本效益。
✦形成可推广的指南与路径:力争产出⼀套成熟的、经过实践验证的《糖尿病门诊⼀站式服务模式建设指南》或技术路径,供不同县域地区医院参考和借鉴。
04政策与机制保障研究: “破壁垒”
✦探索支付方式改革:如何将一站式服务包与医保支付方式相结合,探索“ 打包收费”或“按绩效付费”的可能性,从经济层⾯激励医院开展⾼质量慢病管理。
✦完善绩效考核与分配机制:在医院内部建立与一站式服务模式相匹配的绩效考核方案,合理体现多学科团队成员(尤其是护士、营养师等)的劳动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明确转诊与协作机制:研究一站式门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标准与流程 ,构建“ 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糖尿病分级诊疗体系。
该项目的立项,不仅是服务流程的优化,更是医疗服务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的具体体现。未来的工作充满挑战,需要从模式构建、信息化支撑、效果评估和政策保障等多个维度系统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