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随着手机短信提示音响起,陈霞颤抖着点开信息,看到“到账702元”的字样时,眼眶瞬间湿润了。这位来自张家口的投诉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抱着试试看态度,通过网络平台反映的一个诉求,竟在千里之外的辽宁沈抚示范区干部于研手中画上了圆满句号。
事情要从她的孩子,十岁男孩小易的“游戏奇遇”说起。前不久,小易在用陈霞的手机刷短视频时,被某游戏广告吸引,趁陈霞不注意时,用她的手机分数次充值购买游戏道具,前后共计702元,当陈霞发现银行卡余额异常时,立即找小易了解情况,在她的追问下,小易和盘托出,是自己玩手机时进行了游戏充值。
得知真相后,陈霞又急又气,对小易进行了批评教育。虽然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这702元,对这个靠打工维持生计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她突然想起来,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的事例,可当她联系游戏公司和短视频平台时,对方都以“无法证实是未成年人操作”为由,拒绝了她的请求,到最后对方连她的电话都不再接听。
走投无路之际,陈霞在转账记录里发现了蛛丝马迹——收款方是两家注册在辽宁沈抚示范区的企业。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她将自己的诉求反映给了辽宁12345网上投诉平台。
投诉问题很快转到了沈抚示范区党建工作部干部于研手中。“看到投诉人是异地群众,又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我意识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群众诉求事件,更是人民群众对政府职能部门、对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的‘信任大考’,必须争分夺秒解决急难愁盼,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于研翻开工作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调查时间线:某月某日首次联系投诉人、某日对接市场监管局、某日实地走访企业注册地所在产业园……
然而调查远比想象中复杂。涉事企业为“集群注册”登记模式进行注册,并不在沈抚示范区该产业园内实际经营。在沈抚示范区市场监管局的配合下,于研与两家涉事企业取得了联系,但两家企业法人代表均答复说:“企业的经营业务并不涉及网络游戏!”就在线索即将中断时,于研又辗转找到了该产业园区负责人,通过产业园负责人进一步与企业进行沟通,试图了解企业与短视频账号或游戏平台关联情况。经过多方沟通联络,一位负责接待投诉问题的相关人员最终出面回应,表示将在了解情况后给予答复。没多久,对方最终表态,同意对这笔游戏充值进行全额退款,得到这个答复后,一连奔波两天未曾停歇的于研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在收到退款后,远在张家口的陈霞给于研打来了电话,电话中她声音哽咽,满是感激地说:“真的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这么尽心尽力地帮忙,我这钱肯定是要不回来了。”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在这起看似普通的投诉案件中,折射出的是沈抚示范区基层党员干部处理群众问题的温暖细节……正如于研工作日记本上所写的那样:“每一份合理诉求都是民生考卷,我们要做的就是当好‘答卷人’。”
(文中陈霞、小易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