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沈阳持续高温,高温天气不仅带来不适,更可能引发中暑等健康风险。面对“烤”验,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尤为重要。
一、合理调节环境温度,打造清凉空间
高温天气里,保持适宜室内温度是防暑的基础。空调使用要科学,建议将温度设定在26℃左右。同时可搭配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夜间睡眠可将空调调至睡眠模式。
二、科学补水,均衡饮食
高温天气,及时补水是防暑关键。补水要少量多次,每次饮水量以150毫升为宜。除白开水,也可选择绿豆汤、酸梅汤等饮品。
推荐防暑食疗方:
绿豆百合粥:绿豆解暑百合生津,适合午后饮用。
冬瓜莲子汤:冬瓜利水渗湿,莲子安神,煮时加3~5枚红枣,适合老人、儿童。
酸梅汤:乌梅、山楂、陈皮煮制,既可生津又能开胃消食,缓解暑热引发的食欲不振。
饮食方面,应多吃清淡、易消化、解暑食物,如绿豆、西瓜、丝瓜等,需注意西瓜等寒性食物不宜过量。
三、减少户外活动,做好防护措施
高温时段减少户外活动,如需外出,一定做好防护。外出时随身携带防暑用品,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选择阴凉处行走,可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缓解胸闷,清暑开窍。
四、特殊人群的防暑重点
老人、小孩以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是高温天气下的易感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老人:尽量减少外出,老年人气血渐衰,防暑需“补而不燥”,可饮用黄芪枸杞茶(黄芪10克、枸杞5克)补气生津。
小孩:小孩脾胃娇嫩,忌食过多冷饮,可用芦根煮水代茶(芦根10克)清热,同时避免在烈日下追逐打闹,以防“汗出当风”。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心脏病者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随身携带常用药物。
五、中暑的识别与应急处理
即使做好防护,也可能出现中暑情况,及时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
轻度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多汗、乏力等,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补充清凉含盐饮料。
中度中暑如果出现体温升高(超过38℃)、或伴有恶心呕吐 等症状,可能是中度中暑,除上述措施外,可在额头、腋下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降温,同时及时就医。
重度中暑表现为高热(超过40℃)、无汗、意识模糊甚至昏迷,需拨打120,在等待救援期间,迅速采取降温措施,如用冷水擦拭身体等,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天气虽热,但只要我们科学应对,就能安然度过。中医防暑核心是“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既不过度贪凉伤阳气,也不忽视防护耗津液。把握好空调温度、补水方式、饮食搭配的“度”,方能在炎炎夏日中保持身心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