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急救中心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一位84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因突发意识不清被紧急送医,在血钾飙升至危及生命的8.18mmol/L、反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危急情况下,重症团队争分夺秒展开多轮抢救,最终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这场持续10天的“生死博弈”,不仅展现了重症医学的硬核实力,更敲响了慢性病患者规范用药与定期复诊的警钟。
血钾爆表 命悬一线的紧急时刻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心衰、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长期服用ACEI类药物及螺内酯控制病情。事发当日,老人在家中突然意识不清,家人紧急将其送往急诊。
检查结果令人揪心:血钾浓度高达8.18mmol/L(正常范围3.5-5.5mmol/L),远超安全阈值,随时可能引发心脏骤停;心电图显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同时伴有呼吸表浅的危急症状。
急诊团队立即启动急救预案,通过紧急降钾治疗降低血钾毒性,并迅速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暂时稳住了生命体征。
与死神赛跑 ICU上演“极限救援”
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后,病情持续恶化,短时间内反复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重症医学科李婷婷医生第一时间带领医护团队,制定了“抗心律失常+持续降钾”的双重抢救策略:一次次精准除颤,恢复心脏正常节律;同时药物结合连续血液净化,加速血钾排出;配合心肺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每一个操作、每一次用药调整,都承载着团队对生命的敬畏与专业判断。
经过连续奋战,反复除颤十余次,患者心律趋于稳定,血钾逐步降至安全范围。但由于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复苏后出现了急性肾衰、意识障碍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复苏后综合征,仍处于危险状态。重症团队连续10天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终于迎来转机——患者逐渐意识转清,生命体征平稳,成功撤离机械通气并顺利出院,为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战画上圆满句号。
健康警示:心衰患者用药需谨慎,定期复诊是关键
此次成功抢救背后,暴露出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患者长期服用的ACEI类药物与螺内酯,在控制心衰症状的同时,可能增加高钾血症风险。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缓慢,更易引发电解质紊乱。
沈阳急救中心附属医院医生特别提醒广大心衰患者,务必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电解质等指标,密切关注血钾变化。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延误病情。生命珍贵,让我们共同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