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来临,山间清风、绿野美景吸引着众多市民外出郊游,田间劳作也进入繁忙时节。然而,随着气温升高,蜱虫活动也进入高峰期。近日,沈阳急救中心浑南一分中心方志武急救小组接诊了一名被蜱虫咬伤的患者,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防范蜱传病的警钟。为此,急救专家方志武医生详细科普蜱传病相关知识,呼吁市民加强警惕。
蜱虫,又名壁虱、牛虱等,是广泛寄生于哺乳动物、鸟类及爬行动物体表的节肢动物。在我国,尤其是农村地区,蜱虫分布范围广,因蜱虫咬伤引发的事件屡见不鲜。更为严峻的是,蜱虫在叮咬过程中,极易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因此掌握蜱虫咬伤相关知识迫在眉睫。
被蜱虫咬伤后,症状表现多样。局部皮肤通常会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反应;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若不幸感染莱姆病,游走性红斑、关节疼痛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等特殊症状也可能相继出现。
当遭遇蜱虫咬伤时,及时且正确的处理至关重要。首先,要用镊子或钳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缓缓向上拔出,切忌徒手抓取,以防蜱虫头部残留体内;随后,需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并使用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完毕后,务必密切观察伤口及全身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预防胜于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市民可从多方面降低蜱虫咬伤风险。要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用手触碰,定期消毒;尽量远离野鼠、野兔等易携带蜱虫的动物;针对莱姆病等疾病,还可提前接种疫苗;此外,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也尤为关键。
若不幸被蜱虫咬伤并出现感染症状,专业医疗救治不可或缺。医生会依据患者具体症状,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针对发热、恶心等全身症状开展对症治疗;若确诊为病毒性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会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在咬伤后,需密切观察自身症状,一旦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要及时向医生反馈,同时严格遵循医嘱治疗,切勿擅自用药,并定期复查,确保病情稳定。
沈阳急救专家强调,应对蜱虫咬伤,需秉持“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原则,强化预防措施。广大市民在享受夏日户外乐趣的同时,务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守护自身与家人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