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更是人才培养的“风向标”。近日,沈阳市教育评价研究基地成立大会暨铁西区教育评价案例现场展示会在勋望小学文海分校举行。全市的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沈阳市首家教育评价研究基地的诞生,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创新调研模式 形成特色“铁西经验”
“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早已融入铁西教育人的血脉,近年来,改革的“指挥棒”效应在区域教育发展中日渐凸显。活动上,铁西区教师进修学校评价教研员王卉康系统介绍了铁西区独具特色的“一核双轨三层四维”教育评价专项调研模式。在为期20天,覆盖10所学校,对话33位校领导、59位一线教师的深度调研中,铁西区不仅摸清了区域教育评价现状,更构建起“调研-诊断-改进”的闭环机制,研发的评分标准成为区域评价“工具箱”,10份个性化反馈表精准定位学校发展痛点。
通过调研了解到,部分学校评价意识领先,关注评价结果的科学应用。教师在评价实践中逐渐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理念逐步从“单一成绩导向”向“综合素质导向”转变。特色实践引人关注,“成长银行”将虚拟经济机制引入德育评价,“成长档案袋”实现过程性数据沉淀,乡土化劳动评价传承地方文化,“智慧评价系统”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方向……这些创新实践为破解“唯分数、唯升学”顽疾提供了铁西方案。
学校实践领航 改革成果亮点频现
作为沈阳市教育评价改革先行先试实验区,铁西区的学校实践成果丰硕。沈阳清乐围棋学校将围棋“全局观”“动态观”“成长性”思维融入评价体系设计,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评价的有机融合;勋望小学文海分校建立了一套可成长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系统,深刻诠释了“评价改革的‘源头活水’在教师,最终受益的是学生”。两所学校的创新实践引发与会者强烈共鸣,成为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生动缩影。据了解,沈阳将通过开展案例征集、举办专题研讨等活动,引导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根本,同时,一套涵盖制度、队伍、能力建设的专项行动方案正在酝酿,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发布。
会议特别设置的“微论坛”环节亮点纷呈。7位铁西区评价改革实验基地校负责人,围绕教育评价核心命题展开深度探讨,充分展现了铁西教育从关注学业成绩到聚焦核心素养,从单一评价主体向多元参与转变的创新实践。正如铁西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解东方所言,这些探索不仅拓宽了评价维度,更赋予教育评价更多温度。
首家基地挂牌 肩负使命再启新程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铁西区以智慧与实干开辟新局,沈阳市首家“教育评价研究基地”也正式落户铁西。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贾晓光在授牌仪式上表示:“铁西的先行探索不仅是基层创新的典范,更为全市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希望铁西研究基地勇担使命,当好机制创新的探路者、专业引领的主力军、经验共享的传播者,为沈阳教育评价改革贡献更多智慧。”
教育征途风正劲,扬帆启航正当时。此次活动搭建起沈阳市教育评价改革交流与合作的优质平台,标志着铁西区在教育评价领域迈出坚实一步,也为全市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铁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铁西区将以教育评价研究基地为依托,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教育评价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