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科普的不断深入,有关癫痫疾病的科学认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常因公众误解而被蒙上“神秘面纱”,但事实上,它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慢性疾病,全球约6500万患者,我国患者超1000万。深入了解这一病症,不仅有助于患者治疗,更是消除社会偏见的关键。
大脑作为人体“司令部”,神经元通过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维持身体运转。癫痫患者的部分神经元会突然异常同步放电,如同电路“短路”,引发短暂大脑功能障碍。其发作类型分为局灶性与全面性,症状丰富多样,除典型的全身抽搐外,短暂发呆、肢体麻木、幻觉等都可能是发作表现,甚至存在瞬间意识丧失的情况。
癫痫病因复杂,遗传因素、脑外伤、脑部感染、中风、脑肿瘤、先天性脑部发育异常等均可能诱发。病因不明的为特发性癫痫,有明确病因的则是症状性癫痫。此外,高热惊厥、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也可能成为发作诱因。
在治疗方面,“癫痫不可治”是长期存在的误区。医学发展至今,约70%的患者通过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严格遵循“早诊断、早用药、剂量足、疗程长、停药缓”原则,可有效控制病情,回归正常生活。而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治疗、神经调控治疗以及生酮饮食疗法等也为病情控制带来希望,定期复诊监测更是癫痫管理的重中之重。
然而,癫痫患者面临的困境不仅来自疾病本身,更源于社会偏见。部分人误以为癫痫会传染,或担心与患者接触会诱发自身发病,导致患者在求学、就业、婚恋等方面屡遭阻碍。事实上,癫痫既不具备传染性,发作时也不会伤害他人。当身边有人癫痫发作,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措施至关重要:移开尖锐物品、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强行按压或塞物,发作结束后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规律作息、稳定情绪是患者自我管理的核心,家人朋友的理解支持与社会的接纳包容,则是患者积极面对生活的动力源泉。诸多癫痫患者在合理治疗下,于艺术、体育、科研等领域绽放光彩。
癫痫并非“命运诅咒”,而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以科学视角认知,以包容之心接纳,方能为癫痫患者点亮希望之灯。社会各界应携手共进,增进对癫痫的了解,消除偏见,为患者营造平等、温暖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