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大连旅顺口区,万亩樱桃林迎来了一年中最灿烂的季节,硕大的樱桃果实挂满枝头。作为大连市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大樱桃产业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带动近万户农户增收致富。在这片“红色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邮储银行大连分行创新推出的“樱桃贷”等金融产品,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邮银协同绘就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普惠金融的“田间实践”
“多亏了邮储银行那10万元的‘樱桃贷’,不然我这第三个温室大棚怕是建不起来了。”回忆起2006年的困境,王敏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她计划扩建的三个大棚,因资金短缺险些搁浅。转机出现在邮储银行推出特色农业贷款产品后,便捷的申请流程和优惠的利率政策,让她很快获得了资金支持。如今,王敏的果园已发展到三个温室大棚和六亩露地,种植着10多个品种共700多棵樱桃树。“现在通过手机银行就能完成贷款申请,从提交材料到资金到账不超过三天。”王敏指着新建的防雨棚介绍,这些设施让樱桃品质大幅提升,今年快递日发货量已达200多斤,加上线下销售,预计整个樱桃季收入将相当客观。
产业兴旺的“红色密码”
在水师营街道大王村,种植大户王有敏的60亩果园展现着现代农业的崭新面貌。“去年申请的30万元贷款,主要用于建设遮阳棚和购置肥料与滴灌设备。”王有敏算了一笔账:遮阳设施使樱桃晚熟两周,错峰上市后每斤售价提高;滴灌系统节水30%,肥料利用率提升25%。“这些投入当年就收回了成本,现在年销售额稳定在150万元以上。”
邮银协同的“双重加持”
行走在田间地头,一个个绿色的邮政速递点格外醒目,这些遍布乡村的收寄站点,正架起连接果园与全国消费者的桥梁。从种植端到销售端,邮储银行的金融服务已渗透到樱桃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邮储银行与邮政速递协同打造的“金融+物流”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从资金支持到销售运输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清晨时分,老铁山街道的邮政速递点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揽投部经理张健边指导装箱边说,“除了省内订单,黑龙江、吉林及江浙皖等省份的樱桃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保障樱桃新鲜送达,邮政速递打出了服务“组合拳”:一方面将收寄点前移至果园,像老铁山街道就布设了20余个代收点,配备专业包装物料,每个网点建立一个樱桃户快递群,只要农户有需求,邮政的快递车就会第一时间上门取件,有时遇到农户忙不过来,快递员也会积极帮忙;另一方面优化运输网络,邮政物流车每天分四个时间节点不间断循环将樱桃包裹送往转运中心。为应对樱桃邮寄旺季,邮政寄递今年新增了北京、天津、河北3条冷链专线,同时加开午夜包机,确保超过70个城市能实现“今天寄明天到”,这颗北纬39度的“红宝石”正通过四通八达的邮路,将甜蜜送往更多人的餐桌。
乡村振兴的“邮储答卷”
金融服务同样给力。近年来,邮储银行大连分行通过极速贷、产业贷、信用户贷款等多种金融产品,为果品种植户及上下游产业提供额度高、利率低、放款速度快的金融服务,同时,深化“樱桃采摘+EMS邮寄”邮银协同服务模式,通过移动支付、电商收单等工具助力产业链延伸,配套的电商培训更帮助农户打开了线上销路。下一步,该行将继续深耕樱桃行业,持续加大对樱桃全产业链的金融扶持力度,打造多样化金融产品,增加信贷投放规模。同时,进一步发挥“邮银协同”独特优势,联合邮政大连市分公司为樱桃种植户和企业提供更贴心的“寄递+金融+电商”一揽子特色服务,助力大连樱桃产业做大做强。
从枝头到舌尖,从资金到销路,邮银协同让樱桃产业焕发新活力,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邮储银行大连分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随着金融活水的持续浇灌,大连樱桃这张“金色名片”必将愈发闪亮,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邮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