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夏季)专题新闻发布会,宣布深化“时令节气”健康促进项目,推出健康教育品牌2.0版。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盛京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五位权威专家,围绕夏季高发健康问题发布防护指南,为“健康辽宁”建设注入新动能。
当前正值夏至,辽宁即将迎来小暑、大暑节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中暑、热射病、肠道传染病等季节性疾病进入高发期。省卫健委表示,将通过“一季一主题”“一节一指南”的科普新模式,推动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健康理念深度融合。
发布会上,专家针对夏季健康热点问题进行解答。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崇巍指出,判断中暑需关注高温暴露史及头晕、体温升高等症状,发现中暑应迅速转移患者至阴凉处降温补水,重症患者需立即送医。他特别提醒,要避免陷入“不出汗就不怕热”“喝冰水更解暑”等防暑误区。
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中心主任鲍民强调,夏至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出现头晕、言语不清等症状需警惕脑卒中,胸闷憋气则可能是心血管疾病信号,建议足量饮水、科学避暑并坚持规律服药。
在传染病防控方面,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孙英伟表示,当前全省传染病发病总体平稳,但痢疾、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7-8月需重点防范虫媒传染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主任丁洋建议市民朋友们通过保持手卫生、注意食品卫生等措施预防肠道传染病。
中医专家也带来特色健康建议。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白晓红解读“冬病夏治”原理,推荐三伏贴可辅助治疗呼吸道、风湿类疾病,并介绍了饮食清暑湿、穴位按摩等夏季养生方法。针对暑期高发的溺水问题,崇巍主任详细讲解了科学自救与他救方法,提醒家长警惕儿童“安静溺水”现象。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将持续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主题开展系列发布会,通过精准下沉健康服务,引导公众树立“知节气、懂健康、重预防”的健康理念,全方位守护民众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