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消化内二科,有这样一支充满人文关怀与专业智慧的护理团队。她们以创新的护理模式、温暖的人文关怀,为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护理工作的深刻内涵。
近日,血液消化内二科收治了一位特殊的患者——65岁的张阿姨。她由社区工作人员办理入院,没有直系家属陪伴。在病房里,张阿姨总是背对着门默默躺着,无论医护人员如何耐心询问,她都拒绝沟通,对治疗也异常消极。
为了办理住院费减免手续,护理团队深入了解后得知,张阿姨是一位失独老人。几年前,她的儿子因胃癌不幸离世,接踵而至的是丈夫因意外车祸离开人世。接连的沉重打击,让张阿姨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希望,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与绝望之中。
面对这样的特殊患者,护士长孙鑫迅速带领护理团队,运用“叙事护理”模式,开启了一场充满温情的“生命守护行动”。责任护士孟繁晓每次完成治疗处置后,都会特意多停留一会儿,以拉家常的方式慢慢打开张阿姨的心防。从最初的简单应答,到后来张阿姨开始主动聊起孝顺的儿子,话语间渐渐有了温度。
夜班护士在发现张阿姨失眠时,便坐在床边,耐心倾听她讲述曾经作为小学教师的教书故事。那些关于三尺讲台、学生们的点点滴滴,在静谧的夜晚被娓娓道来,也让张阿姨尘封的记忆重新鲜活起来。同时,护理团队还积极协调,邀请隔壁病床热心的病友主动与张阿姨聊天。当聊起老伴做的红烧肉,说起儿子养的金毛犬,张阿姨眼中闪烁起久违的光芒,压抑已久的情绪也在一次次倾诉中得到了释放。
在深入交流过程中,护理团队得知张阿姨曾是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小学教师。于是,她们通过社区多方联系,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张阿姨曾经的学生。不久后,一封从海南寄来的信件送到了张阿姨手中。信中,学生饱含深情地回忆着与老师相处的美好时光,表达着深深的感激与思念。捧着信件,张阿姨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喃喃自语道:“原来还有人记得我……”
这封信件成为了张阿姨心态转变的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她开始主动配合治疗,眼中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出院当天,张阿姨紧紧握着护士的手,激动地说:“这段时间真的太感谢你们的陪伴了!出院后我一定会按时吃药,定期回来复查。下个月我还要去海南旅游呢,虽然他们不在了,但我想替他们多看看这个世界!”
叙事护理,不仅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更是对患者生命的尊重与珍视。对于像张阿姨这样的特殊患者来说,她们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治疗,更渴望被看见、被倾听、被理解。在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护理部关于持续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号召下,血液消化内二科护理团队将叙事护理深度融入临床实践,用专业与温度,让一个个“张阿姨”的故事被倾听、被治愈,为患者撑起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天空。这支优秀的护理团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使命与担当,书写着温暖人心的护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