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至3日,沈阳市群众艺术馆久悦合唱团30余名青少年团员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童声合唱演出《松花江上》,为观众带来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三天共九场演出共吸引千人驻足,悠扬而悲怆的旋律在历史遗迹中回响,成为“五一”假期沈阳文旅融合创新的一道亮丽风景。
历史与童声交织:沉浸式演出唤醒民族记忆
5月1日上午10时,“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厅内,30余名身着各式演出服的小团员由展厅场景中走上合唱台,清澈的童声缓缓响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松花江上》的旋律在肃穆的场馆内回荡,大批游客驻足聆听,有的甚至眼含热泪。
不同于传统舞台表演,此次演出采用“行进式+场景化”沉浸模式。合唱团以博物馆核心展区为背景,分时段在“流亡民众雕塑群”复原场景前进行演出。当孩子们从“流亡恨”雕塑旁走上合唱台齐声高歌时,历史场景仿佛重现,不少游客感叹:“仿佛听见了历史中的孩子在呐喊。”
“孩子们的声音特别纯净,但唱出的情感却格外厚重。听着他们的歌声,仿佛穿越回那个年代,更能体会到中国东北沦陷后大批军民被迫流亡关内,思念家乡渴望收复失地的悲愤感情。”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先生感慨道。
用音乐铭记历史 让爱国情怀扎根童心
合唱团成员9岁的孙近思告诉记者:“排练时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抗战故事,唱这首歌时,我好像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悲伤和坚强。我要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强大。”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社教部石任华主任表示:“沉浸式表演童声合唱《松花江上》是一种创新的红色教育形式,孩子们用歌声传递历史,比单纯的讲解更具感染力。”
音乐与历史共鸣 激发新时代爱国情怀
《松花江上》创作于1936年,是抗日救亡歌曲的经典之作,表达了东北人民对故乡沦陷的悲愤与对收复山河的渴望。此次沈阳市群众艺术馆久悦合唱团的演出,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承。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这次活动既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次文旅体验的创新尝试。未来,我们将继续挖掘沈阳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出更多寓教于乐的活动。”
三天的演出圆满落幕,但歌声带来的震撼仍在延续。当童声遇上历史,当音乐唤醒记忆,这场沉浸式演出不仅让游客深受触动,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国与奋斗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