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今春以来,沈阳市铁西区以系列创新举措掀起招才引智热潮,通过“活动矩阵搭建-产业集群联动-生态体系构建”三维发力,探索高质量发展与人才集聚的深度融合路径。
3月29日,“筑梦新铁西·聚力促振兴”大型招聘会吸引8467名求职者参会,提供岗位4100个,初步达成意向937人;4月中旬,“2025智汇铁西”高校行活动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4所“双一流”高校,1220名学子入场参与,收取简历556份;4月25日,辽宁大学学子“工业研学团”深入铁西重点企业开展沉浸式体验……铁西区正以“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频次,打造持续性人才招引IP。
构建立体引才网络,抢滩布阵赢得引才先机
从域内聚才到域外引才,从“双一流”高校到高职院校,从头部名企到初创公司,铁西区重构引才布局,形成外引内聚、纵横互联的引才网络。
在域外,主打“智汇铁西”引才品牌,加强与主导产业人才需求强关联的“双一流”高校交流合作,组织开展企业高校行活动,近40家(次)企事业单位深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在域内,以“筑梦新铁西·聚力促振兴”招才引智活动为载体,采取“政府搭台、企业主导、校地协同”的模式,150家企业院所联手引才。
同时,进一步拓展高技能人才引才路径,与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建立长期对接与合作,形成覆盖“双一流”高校至高职院校的全链条引才体系。
释放集群“乘数效应”,打好规模优势这张“王牌”
铁西区积极挖掘产业集群、行业集群、创新集群的规模优势,转化为人才富集优势,放大团队式、链条式引才“葡萄串效应”。作为沈阳工业“压舱石”,铁西区依托六大重点产业集群,构建特色化人才发展载体。首创“产业集群组团招聘”模式,使职位需求与引才方向高度一致,春季校招岗位中理工类占比达97%,实现专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匹配。
依托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人力资源机构168家,推动建设驻沈高校就业联盟、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人才发展联盟等校地企合作平台,仅一季度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9场,服务企业757余家(次),提供岗位1万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740人,以行业集群为纽带加大人才输送力度。
以创新集群为核心加速顶尖人才集聚,铁西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278个,科技型企业4500家,同时还与多所顶尖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为顶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空间。博士人才引进数量年均增长35%,10%的校招岗位面向高端科研人才,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力量。
打造服务“生态样板”,提升城市宜居“软实力”
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铁西区实现工作、生活、保障等全方位协同体系,构建“在工作的地方生活”的人才生态圈。
形成“更懂人才”的政策保障。连续7年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叠加实施“兴辽英才”“兴沈英才计划”“铁西区6+2+1重点平台博士引进计划”三级人才政策,投资8.5亿元建设13.5万平方米“青赢”青年人才宜居社区,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为人才提供医—食—住—行“一揽子”解决方案。
打造“更为沉浸”的多重体验。采取“双向”体验模式,一方面将区情宣介与政策宣介入校招聘重点环节,从产业、创新、文化等多维度进行宣传展示,让更多学子了解城市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开展“优秀毕业生铁西行”活动,先后组织清华大学、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毕业生深入企业院所、特色园区研学参观,感受共和国工业的强劲脉动。
营造“更暖人心”的发展环境。制定高层次人才服务计划,建立区级领导干部包保制度,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切实解决人才发展阻碍。赋予65家企业人才自主认定权,167名人才通过自主认定获得发展支持。
“铁西区既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又有完善的人才服务,这是我们选择在这里发展的重要原因。”一位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表示。
据悉,铁西区今年将重点围绕六大产业集群,持续完善高端人才、紧缺人才、青年人才图谱,深入开展人才活动月、秋季引才节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人才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