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元,你办事儿太有效率啦!上午刚跟你反映楼道灯坏了,这会儿就修好了!”这样温馨的对话,每天都在铁西区重工街道上演,是街道“暖心服务队”网格员们日常工作的写照。重工街道下辖21个社区,根据辖区特点、人员构成和群众诉求,分别打造了智慧型、应急型、暖心型等各具特色的“网格员团队”。身着红马甲的网格员们,穿梭在大街小巷,把“小网格”当成服务“大舞台”,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化作点滴日常,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温暖人心,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双巡”守护日常 “台账”记录民生
在南十社区“暖心服务队”第七网格员陈巍元的民情日记里,记录的不仅仅是180户、362位居民和86家商铺的动态信息,更是万家灯火背后的民生期盼。清晨,陈巍元便开启了一天的工作,在楼宇间奔走,像关心家人一样询问独居老人的身体状况,叮嘱商户注意燃气安全;傍晚,他带着更新后的台账,排查充电桩、消防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全力解决居民的困难与诉求。
这种“晨问安、暮问需”的双巡机制,让人口流动轨迹与特殊群体需求在《网格平安日志》中交织成一幅动态的民生图谱,细致入微的日常巡查,让网格员们对社区情况了如指掌,实现了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到“未诉先办”的转变。
练就应急本领 服务诠释担当
从引导出租屋主落实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到为重点人群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从紧急维修水管漏水,到贴心陪伴意外跌倒的老人等待救护车及家人……“暖心服务队”的成员们个个练就了一身应急本领,将群众的“急难愁盼”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日,强工二街30号楼的独居高龄老人马阿姨家中水管突发爆裂,慌乱无措的老人向社区求助。网格员郭红英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迅速关闭水阀,再找来维修人员,水管修好后,又主动帮老人把屋子收拾妥当。邻居们纷纷赞叹:“咱们的‘暖心服务队’太给力了,这处理方式堪称应急处置的典范!”
法理融合调解 筑牢和谐根基
“化解矛盾不能只是事后灭火,而要提前筑牢防火隔离带。”调解专家在为网格员讲授矛盾化解的典型案例时这样说道。据了解,“暖心服务队”的成员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人民调解员”培训及“充电赋能”专项学习,结合“枫桥经验”,总结出了“换位共情、法理交融”调解工作法,将心理疏导与法治教育有机结合。
日前,在处理一起房屋租金押金纠纷时,南十小区第五网格员王静连续一周上门走访、组织协商,通过耐心科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知识,最终促使业主与租户达成一致,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太感谢你们了!多亏社区工作人员帮忙,从法律层面解开了我们的误会,帮我解决了押金问题,社区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家住建业路一三巷的孙先生感激地说。
重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工街道以打造优质‘网格员团队’为突破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从数据治理到情感治理的转变,从风险防控、民生诉求等多方面发力,为推进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我们将继续深耕基层治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让每一个网格都成为连接民心的桥梁,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受到基层治理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