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主题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这一主题不仅彰显了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深切关注,更预示着我们将共同努力,从“救助”转向“赋能”,全面推进孤独症人士的成长与发展。
孤独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早期显现,主要表现为社交互动障碍、沟通困难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等。他们在与外界的交流中面临诸多挑战,除了在机构中进行训练外,家庭中的干预也必不可少,在这里,介绍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方式方法,帮助家长们辅助星宝们的能力提升 。
一、在情感交流互动方面可以采用地板时光游戏法进行干预
家长要跟随孩子的兴趣和节奏,由孩子自主选择玩具和游戏,并通过观察模仿参与到孩子正在做的游戏中。再在游戏活动中制造互动的机会,例如玩积木,可以故意摆错一块,用言语吸引孩子关注,或将孩子喜欢的物品藏在透明盒子中,引导孩子发现求助等等,这些互动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行为或动作,促进孩子与家属的互动交际。
二、在视觉识别及词汇学习方面可以采用图形标记法
对于命名困难、视觉追踪及识别方面存在障碍的孩子,我们可以打印或购买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标卡片,让孩子按照图标形状去寻找,找到后将图卡贴在对应的物品上,比如,苹果、椅子、牙刷等等,并带领孩子进行观察,询问物品名称及形状,反复训练识记,让孩子逐渐理解图形与语言的匹配关系,提升命名及视觉功能。
三、在感觉统合处理存在问题的方面可以采用感统游戏的方式
许多孤独症儿童存在感觉处理障碍,如对某些声音、光线或触觉过度敏感或反应迟钝。感觉统合训练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帮助孩子调整和改善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适应能力。例如,对于触觉敏感的孩子,可以进行“触摸游戏”,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逐渐接触不同质地的物品,如绒布、砂纸、羽毛等。家长可以从孩子能够接受的质地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同时用鼓励的语言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和不适感。感觉统合训练也可以结合运动游戏进行。例如,通过“平衡木游戏”,让孩子在细窄物品上行走,锻炼他们的前庭觉和本体觉。在游戏过程中,家长也可以在旁边给予辅助,帮助孩子保持平衡,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每个孤独症儿童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发展性的,在实施家庭干预时,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即时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调整。同时家长也要密切关注孩子情绪和行为,及时鼓励和指导。通过正向强化等手段,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庭游戏活动,逐步改善行为问题。
(来源: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