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取“杯犀”和“碑西”谐音而来
本溪湖,原名“杯犀湖”,“杯犀”是满语“杯或尼属开”谐音的缩写,意思为“绵羊之角”,所以当地的一些老人,也称此湖为“绵羊之角湖”,这个名字据说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时候旱妖作孽天下大旱,为了打开山门降服旱妖,有只大绵羊用独角不停地云抵山门,结果角断水出,形成了湖,为了纪念它人们把湖称为“杯犀湖”,即“绵羊之角湖”。另有一说,因湖形外阔内狭,极似犀角做成的酒杯,故称杯犀湖。此外,本溪湖还有碑西湖、白溪湖等说法。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且不易辨认,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清嘉庆年间,昭帝内亲徐延昭葬于窑街(现今河西一带),墓前立石碑一尊,距湖约两千米远,取碑西有湖之意,将窑街一带统称“碑西湖”。
清同治八年(1780年),辽东处士高升尧书写“辽东本溪湖”由石匠刘占东镌刻在湖洞口上方的山崖上,说是命名本溪湖的原意是“溪的本源出于湖”,也有说是取杯犀和碑西的谐音,故而取名溪湖。此后,这一名字便流传开来。
矿产丰富 为新中国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溪湖地区富产优质煤、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据考古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本溪地区一些村落人群的遗灶里留有燃煤之灰迹,证明本溪地区发现和使用煤炭历史之久远;宋、元时期,本溪已出现原始采煤、冶铁,并能制造简单铁器、工具,其后开采不绝。据《辽史·耶律羽之传》记载,公元927~947年,太子河流域“有木铁盐鱼之利”。到明代,本溪地区发展成为辽东的主要产铁区之一。本溪湖东5公里的威宁营设有“铁厂百户所”,管辖威宁、平顶山、连州峪(今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境内)、阴户屯(今本溪市溪湖区境内)、窑子峪(今本溪满族自治县高官镇境内)等5处铁场。据1537年(明嘉靖十六年)统计数据,这5处铁场的年产量为24.873公斤,约占当时辽东地区年铁产量的14.3%。
清朝入主中原后,视辽东地区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的“龙兴”重地,以保护“龙脉”为由对辽东的采煤、冶铁严加限制,一度造成本溪地区采煤、冶铁业的衰落,进而影响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于是,清王朝于1653年(顺治十年)又发布《辽东招民开垦则例》,允许和鼓励民众发展土地垦殖和采煤、治铁,致冀鲁等地民众大量进入关东本溪地区。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山西人杨春海等获清政府“龙章特许”,在溪湖柳塘等处采煤、冶铁,在火连寨开办铁货市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本溪采煤、冶铁业已具相当规模,地区共有23座煤窑同时开采,产煤量大幅增加。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本溪湖、小市、田师付均建有铁场,生产军械、农具和日用家具,产品销往东北各地,并出口朝鲜,至此,本溪采煤、冶铁业进入一个繁盛时期。
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失败止的50多年间,本溪地区的矿产资源遭到疯狂的掠夺开采。日本财阀大仓喜八郞凭借日本侵略势力,先后攫取本溪湖煤田和庙儿沟、歪头山、梨树沟等10几处铁矿的开采权。到1945年战败投降,大仓喜八郎的本溪湖煤铁公司共掠夺生产原煤1045万吨,铁矿石624万吨,生铁260万吨。现本溪湖一铁厂工业遗址、大白楼、炮台山雕堡群等多处文物遗址已成为教育后人牢记日本侵略的历史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本溪湖凭借煤、铁等矿产资源和强大的产能基础优势,按照国家计划要求,大干快上,生产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煤炭、钢铁、水泥等工业产品,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以及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5平方米的面积 蕴藏着非常大的水流量
本溪湖是世界上最小的湖,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南部,卧云山西麓崖下。为天然溶洞,时令湖、淡水湖,洞中小湖。
湖泊与山脉一样,需要满足一系列的地质条件:“陆地上相对封闭的洼地中汇积的天然水体,有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湖盆是地表相对封闭可蓄水的天然洼池”。据此,本溪湖虽然水平面积只有15平方米,但是里面却很深,蕴藏的水流量非常大,每昼夜水流量达到了2万吨。本溪湖四周峰峦回抱,洞口开阔,面向东南。湖水为渗山水,每年农历五月左右,地表水开始顺岩隙流入洞底,在旺水期,湖内地下水以昼夜二万吨的流量穿山出岩流入人工湖,经河道流入太子河。
自生成以来,冬蛰春出,循环不止。盛夏时期湖水清澈见底,冰凉透骨;立秋后,湖水减少,入冬湖干,此时可秉烛进洞,游走一二千米远。1950年本溪湖水一度干枯,地质勘探人员深入到洞底,洞中四壁皆是石灰岩被水冲刷形成的钟乳石,距洞口约1000米处有一近似杯子状的石柱。是世界上最小的湖,已经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别看本溪湖小,却名扬四海,曾被列入关东十景。
可供游人泛舟 可登及山顶歇脚乘凉
1958年,本溪市以本溪湖为中心建设了本溪湖公园,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公园里有个面积6000平方米的人工湖,人工湖的水源,正是来自“世界最小的湖 ”本溪湖。公园依山而建,右侧拾级而上,山路陡峭,风景怡人。一面是悬崖峭壁,一面是青松、翠柏、草地青青。登及山顶,有凉亭供游人歇息、乘凉,放眼望去,溪湖美景尽收眼底。每年5月至10月,本溪湖进入旺水期,清澈凉爽的泉水由地下溶洞以每昼夜2万吨的流量喷涌而出注入人工湖,可供游人泛舟,湖面平静无波,湖水清澈见底。
本溪湖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史上即被列为辽东胜境、燕东十景,在本溪湖周边还有著名的“怪石洞”自然旅游景点、藏龙寺、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包括“中国第一铁——一铁厂”在内的本溪湖工业遗产群,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肉丘坟,还有形成百年的溪湖“天桥老街”。溪湖区文旅部门正在全面推进打造以“本溪湖”为中心的溪湖文化旅游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