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介入导管室、麻醉科,成功开展首例全麻DSA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气道支架置入术。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填补了医院一项医疗技术空白,更标志着该院呼吸介入技术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位老年女性患者,被确诊为纵隔恶性肿瘤、气管肿瘤。手术前,患者已进行气管造口,气管上段植入支架,且食管上段存在浸润。在科室住院治疗期间,为患者实施经皮纵隔内肿瘤局部化学消融治疗。然而,患者的纵隔肿瘤严重挤压气管上段,致使气管上段明显偏移,且支架与气道成角明显。
3月10日上午,关晓宣副主任进行气管镜下治疗时发现,原支架末端气道阻塞程度高达90%,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关晓宣副主任当即建议家属尽快再次进行支架植入术。10日18:40,患者在翻身过程中突发呼吸困难,瞬间大汗淋漓,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至无法测出,随后意识丧失、尿便失禁。值班医生肖婧迅速调整患者体位,连接高流量氧气,但患者血氧饱和度始终不稳定波动幅度在70%-90%,心率150次/分,患者呼吸频率40次/分。情况危急,肖婧医生立刻通知关晓宣副主任。关晓宣副主任得知消息后,即刻动身由家中赶往医院。在途中,她与患者家属紧急沟通,家属最终同意进行急诊支架植入术。
由于患者原支架末端严重狭窄,气管镜无法通过,只有实施DSA引导下经气管镜下支架置入术,才有一线生机。关晓宣副主任第一时间联系导管室吴天兵主任及麻醉科高峰主任。在仔细评估患者各项指标后,麻醉师张朝庆指出术中麻醉风险极高,这无疑为手术增加了重重困难。
术后DR
面对挑战,导管室、麻醉科、RICU等多科室迅速响应,紧密协作,共同为患者的手术安全保驾护航。最终,手术团队为患者实施静脉复合麻醉联合TwinStream喷射通气,并在DSA引导下,成功完成经支气管镜气道支架植入术。整个手术过程仅耗时不到1个半小时,术后患者安全返回RICU病区,生命体征平稳,次日顺利转回普通病房。目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呼吸平稳,已能在床上进行简单活动。
关晓宣副主任表示,对于肿瘤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狭窄支架置入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可进行放疗、化疗、消融技术等治疗,才能使肿瘤缓解或治愈。
知识链接
1.什么是气道支架置入术?
支气管镜下气道支架置入术,是指在支气管镜引导下,将适当大小的气道支架置入气道中,通过支架重建气道壁的支撑结构,使支气管扩张,以缓解气管支气管狭窄,达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改善呼吸功能的一项技术操作。
2.气道支架置入术适用于哪些情况?
各种肺部或气管的良、恶性疾病,例如,肿瘤、结核、慢性炎症、支气管淀粉样变等导致气道管外狭窄、管内狭窄以及混合型狭窄;气管支气管软化症因导致的软骨破坏使气道失去支撑而形成狭窄;以及气管切开后金属外套管致气管肉芽组织增生等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狭窄。
呼吸介入团队介绍
2021年12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内镜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常规开展各种普通气管镜以及部分复杂气管镜的检查和治疗。在各科室的帮助下,呼吸介入团队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奋斗,为满足本地区广大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健康需求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