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浑南区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挖掘人才,寻找人才资源,吸引科研团队;挖掘土壤,寻找转化资源,推动项目落地;挖掘潜力,寻找创新资源,激发发展动能......他们就是浑南区的科技特派员们。眼下,在浑南区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上,科技特派员正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的搜索前哨和重要引擎。
·深度对接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这两天,科技特派员齐梦婷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再次踏上征程,与包保区领导深入辽阳市,走访调研辽宁博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与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王德喜教授进行深度交流,共同探讨高端环保装备制造技术及永磁电机中试基地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经过前期精心的准备对接,这次调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顺利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接下来我将进行后续的跟进工作,进一步推动这项科技成果转化顺利落地。”齐梦婷信心满满的告诉记者。
自去年5月份开始派驻工作,齐梦婷依托“五位一体”工作体系,深入沈阳工业大学,在高校挖掘科研成果,对接创新人才。在短时间内,她已成功对接洽谈创新人才团队58个,挖掘出58项最新科研成果,推动11个成熟技术成果在浑南科技城落地生根。“目前,沈阳工业大学多名教师在浑南创业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技特派员进一步促进了高校与政府的合作与交流,为学校带来了产业经验和市场需求信息,为科研项目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持,也推动了产学研等一系列校地合作的深入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沈阳工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搭建桥梁 破解校地合作难题
在实际工作中,科技特派员工作也并非都一帆风顺,杨侨依作为浑南区派驻到沈阳理工大学的科技特派员,一直致力于为高校与地方科技发展搭建桥梁。去年刚开展工作时,因校内的科研团队、优秀学科带头人及企业不了解相关政策情况,对进驻浑南科技城心存疑虑。但她没有退缩,坚持面对面交流,充分发挥自身沟通协调优势,反复悉心介绍,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活动。“每次宣讲我都会通过 PPT 和视频,展示浑南科技城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详细介绍功能分区,从科学家工作坊到科创街区,每个区域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我都会细致入微的讲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高校对浑南科技城的兴趣愈发强烈。”杨侨依介绍说。
同时,杨侨依还多次化身“科技导游”,组织浑南科技城考察活动17次,邀请各方人员走进浑南科技城,深入了解科技城建设进展与项目情况。围绕产业发展、技术前景等头脑风暴议题,举办专题交流对接活动6场,为双方合作“把脉开方”。组织宣讲会、路演、科普活动等综合性活动7次,全方位推动高校与各方“亲密接触”。通过不懈努力,现已成功促成2家企业入驻浑南科技城、3家企业入驻中俄科创城,成功对接储备优秀创新创业团队50个,实现校内团队与专业“大咖”的“强强联手”,成功储备洽谈项目21个,覆盖多个前沿领域,为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合作深化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进一步深化校地、院地合作,沈阳市科技局与浑南区联合开展了浑南科技城科技特派员赴高校院所工作。自去年5月7日此项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浑南区抽调的13名优秀干部作为科技特派员,深入9家高等学校、3家科研院所和辽宁材料实验室,全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浑南区精心设计的“科技特派员+包保区领导+市科技局首席服务官+高新区专业招商局+产研院投资顾问”五位一体工作体系高效运转,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截至目前,浑南科技特派员已洽谈储备成果转化项目129个,参加评审成果转化项目32个,签约落地成果转化项目20个,启动建设成果转化项目6个,对接创新人才团队共337个,挖掘先进科研成果502项。这些项目不仅为浑南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 续写科技创新新篇章
零距离对接汇聚创新源泉,心贴心服务搭建合作桥梁。下一步,浑南区将继续深化校地、院地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同时,将进一步发挥科技特派员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交流,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科技特派员们将继续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浑南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