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中走出的“盘山”
“盘山”的名字源于“盘山驿”,与明代“通传天下血脉”的完善驿站体系有关。《辽东志·驿传》记载,“盘山驿[广宁城东四十五里],递运所[盘山驿东],安插所[盘山驿西北]。”《盘山县志》记载“城周围一里二百六十步,南门一”,盘山驿是明初修筑辽河套边墙时所建的一个驿站,当时属广宁卫(今锦州市)。《盘山县志》表述,盘山驿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改为盘山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年迁至今盘锦市双台子镇。清宣统三年(1911年),建厅属。民国二年(1913年),改盘山厅为盘山县,双台子镇改称盘山镇。
1913年,盘山县成立,相继隶属奉天省、辽西省、辽宁省。1946年,国民党建立盘山县政府,属辽宁省。1948年,盘山县解放,属辽南第二专区,1949年,属辽西省。1959年属营口市。1970年,属盘锦地区,1975年,属营口市。1984年,盘山县和大洼县辖区成立盘锦市,盘山县属盘锦市至今。
盘锦市成立后,原盘山县驻地划归双台子区,盘山县城于2006年迁址本县太平镇。
闯关东让“南大荒”变“南大仓”
盘山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县境东西77公里,南北66公里,地处“九河下梢”,属退海之地,地势低洼盐碱,平均海拔4米,境内有大辽河、辽河、绕阳河等多条河流,河道纵横、河水泛滥、芦草丛生,早年人烟稀少,是著名的“南大荒”。清末民国初期,由关内“闯关东”移民来此垦荒,人家逐多,村庄渐密。
新中国成立后,勤劳的盘山县人民把“南大荒”改造成为盛产优质农作物的“南大仓”。
盘山县现有耕地85万亩(其中水田75万亩),苇田85万亩,林地5万亩,草地4万亩。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盘山县开始了人工养殖河蟹的历史,先后获得“中国河蟹之乡、中国河蟹产业第一县”等殊荣。
辽宁12处红山文化遗址之一 文化遗产丰富
盘山县是盘锦境内成陆最早的区域,人类文明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境内发现了六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是辽宁12处红山文化遗址之一,尤其是在文奎村北沙岗遗址发现的一块彩陶片证实了本境的原始居民源自红山文化的先民。将盘锦境内人类文明的起源上溯到了5000多年前。
盘山县是本境史上的第二个县,第一县是置于西汉的房县,治所在今大洼区清水镇境内(原属盘山县境内),属辽东郡。
盘山县在明代属边疆重地,也是中央政权的边防重地,是辽东边墙、辽东驿路所经之地。境内有丰富的卫戍设施遗址,诸如辽东边墙,又称“辽东长城”,明正统年间修筑;烽火台,现发现境内明代烽火台37座;堡城,境内明代建有三堡一关,即镇武堡(今高升街道)、西平堡(今沙岭镇)、西宁堡(今古城子镇),属辽东边墙堡城,一关指的是三岔关(今古城子镇);得胜碑,在县城北20公里处得胜村,是为纪念时任辽东总兵官董一元的“镇武大捷”所立;辽代九叠文“汗王之印”,出土于盘山县胡家镇朱家村,为青铜质,鎏金,印体通高6.6厘米,重900克,现为盘锦市文物陈列馆镇馆之宝。
盘山县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传承,一是驿路文化,明代境内设有高平、沙岭两座驿站,同时兼有递运所和安插所的职能,形成驿路文化;二是卫戍文化,明代在境内修筑的辽东边墙(长城)不仅是我国古代防御体系和结构最为完善的军事工程,也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形成了牢不可摧的边疆防御体系。具有重要的人文、历史和旅游价值;三是渔猎文化,盘山县境内多河流、多滩涂,形成独特的渔猎文化,如:石制网坠、绕阳湾渔猎技艺等,现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四是蟹文化,盘山县地处九河下梢,沟壑纵横,无垠苇海,极利于河蟹的生长。民间一直流传着“河蟹搭桥救唐王”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东征率兵过辽泽后到达三岔河,河面宽阔无桥。连续三天无法渡河。第三天夜里大刀王君可来报河上有桥,全军连夜过河,最后一人回头一看发现是河蟹搭起浮桥。人们说,那是三岔河的螃蟹为唐王临时搭建的蟹桥,河蟹背壳上的印迹就是当年唐王的坐下马所踏下的蹄印;五是大荒皮影,已有150年的历史,2015年大荒皮影成功入围辽宁省“非遗”项目。
踩高跷、赶大集、吃泥鳅 拜大年还得看盘山
扭秧歌、踩高跷、皮影戏、二人转是盘山县人民喜爱流传积极参与的文化名片,赶大集、农历节日特色饮食、互相拜年习俗历史悠久。
盘山县水产资源丰富,土质肥沃、特产较多。较有特色的有盘山泥鳅,盘山县鳅鱼养殖面积达到3.2万亩,产量2560吨,出口达1000吨/年,泥鳅炖豆腐是盘山县人民喜欢的名菜;盘山县产的盘锦大米外观明亮,口味俱佳;盘山盛产浑身是宝的碱蓬,含有氨基酸、高蛋白、维生素、有机铁等营养元素,凉拌、炒食、做汤,口感柔嫩、清香爽口,有海鲜味;盘锦荠菜又名“鸡心菜”,有“三月灵丹”之美称,可以用来包饺子、蒸包子、做馄饨、烙馅饼,还可烩豆腐、炒鸡蛋,用它做成的美味清香而不腻,回味无穷。
探访名人故居 多场战役为这里种下红色基因
盘山县现有省市县级遗迹遗址保护单位20多处,出土国家级文物若干件。
盘山县沙岭镇区是具有浓厚的革命战争和历史文化传统的红色地区,抗日战争盘山义勇军首先在这里举起义旗;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民主联军烈士在沙岭战役中牺牲;明末清初发生过著名的西平堡大战;5000年前红山文化人类活动遗存。如今,在这里建有沙岭战役烈士陵园,陵园内除了沙岭战役纪念馆外,还建有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沙岭古镇历史文化陈列馆等。
在沙岭镇尖台子村现有一处约40平方米的古老民宅,建于1912年,她就是盘山县第一个党支部的旧址。2018年,盘锦市委组织部将其命名为盘锦市第一个党支部教育基地,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扩建后,教育基地建筑面积2544平方米,展览室面积1351平方米,通过运用雕塑、绘画、展板、照片及声光电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全面展示了从1923年第一个踏上盘锦大地的共产党人到1948年盘锦第一个党支部建立的26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在盘锦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在盘锦市盘山县羊圈子镇才屯村,有一古老的平房农家院落,她就是“打响抗日第一枪”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王铁汉旧居。在古城子镇清莲泡屯有盘锦市地域文化名人李龙石故居。
在特产博物园里“涨姿势” 在森林公园里沉醉
盘山县有着五千多年的红山文化和辽河流域特色的农耕文化、渔猎文化,是中国最大的有机稻米生产基地,河蟹生产和交易之地。
盘山县内,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20多条过境河流造就了独特的湿地自然生态景观。依水而建的绕阳湖水利风景区湖水清澈,水色连天,苇塘繁茂,河道蜿蜒,清风徐来,乘坐古韵画舫在浪里悠闲,身置旷野涵清,翠薇韵黛,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湖面上,可观百鸟戏滩、听琴瑟和鸣,可赏荷塘月色,品古韵茶香。
盘山县内的盘锦森林公园,总占地面积2443亩,景区内树种繁多,植被覆盖率90%以上,百鸟翔集,自然景色宜人,是盘锦市原生态保护最好的唯一省级森林公园,是可供游览、科考、休闲、康体健身的综合性森林公园,户外运动的首选之地,远离雾霾的“天然氧吧”。县城内的锦绣花谷,占地924亩,建有26个室外景点和3个室内花海景点,是一个集花卉产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城市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公园。锦绣花谷以“花卉+”为主题,致力打造精致化、园艺化、国际化县城新景区。
盘锦特产博物园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农产品博物馆群,位于新县城,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大米博物馆、河蟹博物馆、蒲笋博物馆和苇艺草编馆四个主展馆。2015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县内现有“洪记羊汤农家院”“翰林院民俗”“河里郎民俗村寨”等24个民俗风情、特色美食乡村民宿景点,各具特色,每年吸引大批国内旅客旅游入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