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由于天气寒冷,抵抗力下降,导致血管收缩,同时摄入高能量食物比较多,从而易引发急性心肌梗塞的发作。今天沈阳急救中心急救专家科普急性心肌梗塞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又称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得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二、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
1、疼痛是最早出现最突出的典型缺血症状,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样、挤压痛、闷痛、钝痛,程度重、时间长、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既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
2、不典型症状还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肩背痛、牙痛。当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胸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采取坐位或平卧休息。
立即将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有条件的话应测量血压,注意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同时拨打120,等候急救人员到来。
三、有几个心梗高发时刻时刻需要中老年朋友注意
1、如厕时刻
中老年人多伴有便秘症状,在用力大便时,腹内压升高,血压迅速上升,心率也加快。此时,心脏负担加重,心肌梗死可能会被诱发。建议有冠心病的患者或者中老年人在如厕时不要用力过猛,当大便不顺畅时,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辅助排便。
2、洗澡时刻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不少老年人有心血管疾病,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很容易引起心脏缺血,发生危情。老年人饭后千万别马上洗澡。
3、酒席时刻
节日期间家人聚餐在所难免。酒精会引起大脑兴奋,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并可诱发心律失常,使心脏的负担加重。尤其是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饮酒,可能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暴饮暴食也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4、久坐时刻
打牌、下棋等长时间久坐不动的时段,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沉迷打牌或者下棋的人常常久坐不动,一旦突然情绪激动,血压飙升,就会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5、吸烟时刻
吸烟已是世界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会促使动脉硬化,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同时可能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导致血管闭塞,发生心肌梗死。
四、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注意事项
1、饮食
急性期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心功能下降,必然影响胃肠消化功能。病人的饮食最初2-3天内宜采用低油脂,多纤维的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再者由于卧床期间能量消耗减少,我们建议您少食多餐,每餐吃七成饱。
2、休息
急性期(1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逐渐过渡到坐位、站位、下床活动;生活作息规律;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处理不当会诱发心绞痛,造成意外,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预防便秘,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大便用力。
4、适宜的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量活动,逐渐增加活,若活动时若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5、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急性期过后逐渐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压力,克服不良情绪,养成良好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