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省工商联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两个健康”和做好工商联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致全国工商联成立7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和加强新时代工商联工作的部署要求,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发展任务同工商联工作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省工商联“1138”框架重点工作,以建机制搭平台为重点,积极引领全省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把准方向、抓住机遇,积极促进“两个健康”,全力推动工商联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奋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贡献工商联力量。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促进“两个健康”
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组织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省联大讨论大献策抓落实活动研讨交流会议,以辅导报告、座谈交流、讲座学习、教育培训等形式,开展线上宣传宣讲活动30场次,惠及1000余人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走深走实。赴葫芦岛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赴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开展“铭记党纪党规 永葆党员本色”主题党建团建活动。组织收听收看“民营经济大讲堂”8场,组织参加专题培训班10次。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共同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组织参加“携手筑梦新时代 诗韵悠扬颂华章”诗歌朗诵会。
社会责任意识更加强烈。高效应对“8·20”洪涝灾害,第一时间召开党组会进行安排部署抗洪救灾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所属商(协)会和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全力投入到这场百年不遇特大洪涝灾害中,创造了全市第一车、第一批、第一先行军的运送救灾物资的纪录,累计捐款捐物达1700万元。有力地支持支援了葫芦岛市抗洪救灾工作,受到了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持续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参与企业48家,“兴村”总数86个,实际到位资金4.5亿元。有序开展“经济村主任”推广聘用工作。结合“春暖辽沈•惠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攻坚行动,与人社局开展“2024年金秋招聘月活动”、“百城千校万企”、“海外名校博士辽宁行——走进葫芦岛”促就业行动,提供用工岗位200余个,达成用工意向近50个。
宣传工作格局更加完善。通过葫芦岛日报、葫芦岛电视台对全市民营经济大会、省市两级营商大会等进行宣传报道。利用央媒、省媒等企业家微信公众号、辽宁学习平台等等网络媒体宣传报道16次。
二、践行新发展理念,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大会,市委书记、市长亲自为受表彰的“十大纳税企业家”和“公益事业十强企业家”披红戴花,颁发证书和奖杯,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开展民营企业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评价激励工作,惠及企业27家。建立健全协调解决民营企业诉求工作机制,开展“滨城聊天室”“城市会客厅”“十大纳税企业家座谈会”等多项活动,收集、整理企业困难和诉求近百个,特别是十大纳税企业家提出的33个问题作为“市长工程”分解到21个部门逐一进行解决。大力开展“一事一议”活动,召开专题推进会20余次,协调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搭建法治护航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公检法司纪税+工商联”深度合作机制,大力开展“面对面”法律咨询和检察护企、司法护企、税法护企活动,邀请检察官、律师、税务稽查员等多人次,就新公司法、企业涉税法律风险防范等进行专题授课,惠及民企千余家。
惠企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开创“省联+市联+招商部门+商会+县区(开发区)”的“前推后招”新模式,先后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新疆山西等地开展推介活动和招商考察5次,葫芦岛味道销售店域内外挂牌5家,签订合作意向3份,购销合同4000余万元。积极参加“组团出海”活动,开展“异地商会会长家乡行”活动。开展轮值主席、企业家活动日暨民企项目观摩产业(产品)推介活动7次,参与企业1500余家(次),现场签订合作协议30份,建立同业联盟10余个,异业联盟近百个,10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增加企业效益3000余万元。开展全市民营企业“名特优产品促销大集”活动3次,参与企业超千家(次),线上线下促销达8000余万元。开展“金融撮合”专场8个,与盛京邮储、建行探索“银行+商会+企业”合作发展新模式,为民企融资超2亿元,有效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开展“校企撮合”,牵手大连理工人文学院与葫芦古镇成立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实践基地。开展“资本撮合”,促成本地民营企业家新上亿元以上项目3个,正在积极洽谈项目6个。开展“企业撮合”,推动头部企业培育产业链配套企业。“四个撮合”参与企业270家、参与人数近500人。
三、深化工商联及所属商会改革,更加注重自身建设
商会改革迈出新步伐。成立葫芦岛商企联合商会、葫芦岛创业创新商会。优化商会党建,持续开展“四好”商会争创工作,山西商会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东戴河商会、山东商会、女企业家协会、内蒙商会、江苏商会被评为省“四好”商会。
阵地建设实现跨越发展。设立“非公企业服务中心”“非公企业之家”及“异地企业家联络驿站”,服务民营经济阵地建设得到较大加强,填补了35年空白,阵地建设跃入全省前列。
干部作风得到显著提升。深入开展“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专项行动,树立“成绩单”导向,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创新干部成长路径,着力提升服务促进“两个健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