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图阿拉城,俗称老城,是一座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古城,也曾是后金第一都城,清皇朝的发祥地。“赫图阿拉”是满语,汉意为横岗,即平顶山岗。赫图阿拉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因建于苏子河南岸的横岗上而得名。
位于抚顺新宾 交通便利
赫图阿拉城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中部,永陵镇赫图阿拉村南依山临河之处,苏子河及支流二道河子之间。南连羊鼻子山、西隔宽敞的冲积平原与呼兰哈达(满语意为烟筒山)遥遥相望。赫图阿拉城占地面积121.4万平方米,由内外两重城郭构成,随山就势而建,城内地势山地、平野兼具。平面大体呈圆角方形,东、北、西三面城垣和南面西侧墙垣多位处平野之间,只南面东侧城垣位于山冈之上。城址西踞清永陵6千米,南距硕里阿拉城4千米,东距县政府驻地新宾镇21千米,北隔苏子河有国道通武公路东西通过。国道饶盖公路在内城西侧环绕通过,抚通、永桓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沈白高铁在城南通过。
内城为王城,设有东、南、北三门,占地面积24.62万平方米,城址东西长约479米,南北宽约567米,城墙周长约1.974千米,高3米至10米不等,外有巡城马道一周,城墙沿横岗陡崖边缘修筑,筑法是将陡崖边缘加以修整,形成城基,基础宽约10.6米,从基础开始用块石错缝垒砌两侧石壁,砌至高20-30厘米左右,中间填土夯实,夯层5-15厘米,横布一层木椽,椽木多用硬杂木,木径10厘米左右,然后填土夯实,层距间隔25-40厘米后,再横布木椽,如此往复向上接筑而成。此种筑墙法被称为“垒壁夯土布椽接筑法”,也是女真人独特的筑墙法。内城建有努尔哈赤的汗宫大衙门及八旗署衙、驸马府、关帝庙、城府尉衙门、理事通判衙门、启运书院、文庙等楼台阁院。这里是后金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外城平面略呈圆角方形,设有南三门、北三门、东二门、西一门共九门。南北长1.495千米,东西宽1.442千米,占地面积约96.8万平方米,城墙除东与东南部因山起筑外,余皆筑于平地,周长5.029千米,外城墙两侧以石垒筑,中间填土。主要分布作坊、军营、仓廒等。外城建有点将台、校场、弓箭场、铠甲制造厂及仓廒区。这里是努尔哈赤演练兵马、囤积粮草、制造武器和驻扎军队的地方。
努尔哈赤在此拓疆建业
赫图阿拉城在清王朝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努尔哈赤以赫图阿拉为基点,拓疆建业,奠定了清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都城赫图阿拉城成为满族发祥地的历史见证。《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入关前史料选辑》载:“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太祖从虎拦哈达南岗,移于黑禿阿喇(赫图阿拉),筑城居住,宰牛羊三次,犒劳夫役”;“乙巳年(1605年)三月,于城外复筑大郭,宰牛羊犒赏夫役五次”,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于城东阜上建佛寺、玉皇庙十王殿,共七大庙,三年乃成。”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天命元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众贝勒大臣率群臣跪。……尊上(努尔哈赤)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建元天命,以是年为天命元年。”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载: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发布“七大恨”讨明檄文,出兵进攻抚顺城,占领该城,并歼灭明援军万余人,斩辽东总兵张承胤,取得反明首战胜利。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六月初十日,“帝将兵十万取开原,……毁其城郭,焚公廨并民间房屋,遂回兵。帝谓王臣曰:‘吾等不回都城,于凡筑城架屋居之,令兵马不济浑河,牧于边境可也。’言讫,遂至界凡居之,牧马于边,遣人迎后并诸王妃至,大宴之。”从此努尔哈赤离开了他的祖居之地,离开了他崛起创业、建国称汗的赫图阿拉城。
《清世祖实录》载: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始设兴京驻防。后金天聪八年四月辛酉,皇太极发布上谕,尊赫图阿拉城曰“天眷兴京。”顺治十年(1644年)十月,清朝迁都北京,于兴京设驻防城守官及八旗满洲兵五十名驻守。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设兴京城守尉衙署,置城守卫一人,正三品,任期三年。乾隆二十八年,设兴京理事通制。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十九日,上谕准兴京城守尉加副都统衔(正二品),翌年七月,在永陵东堡建副都统衙署,辖城守尉、永陵总管,永陵掌关防及八旗衙署。
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兴京城守尉改称兴京协领(正三品),七月,改理事通判为兴京抚民同知。是年,兴京抚民同知移设新兵(宾)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城内的大部分建筑毁于日、俄战争。
民国十二年(1923年)裁撤兴京协领衙门,其事务由兴京县公署办理。从此兴京赫图阿拉城废弃。
新中国成立后,1963年,赫图阿拉城作为满族的历史文化名城,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开始,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拉开了开发建设赫图阿拉城的序幕,至1999年,完成了赫图阿拉城北门、启运书院、塔克世故居、正白旗衙门、文庙、荷花池、汗宫大衙门、寝宫和距离内城东1千米处的地藏寺、显佑宫的复建及普觉寺的修缮工程,基本恢复其历史原貌,并作为文物旅游景区对游人开放,成为辽宁的旅游胜地之一。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承多姿多彩的满族文化
赫图阿拉城作为清王朝的发祥地,后金第一都城,有着厚重的清前文化,保留着众多清前满族文化遗迹。随着满族共同体在这里形成、发展和壮大,更传承下来了多姿多彩的满族文化,满族文字、满族服饰、满族饮食、满族礼俗等民族风情都在这里呈现,成为满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赫图阿拉城位于县域中部,这里环境优美、风景秀丽,赫图阿拉城和清关外第一陵—永陵近在咫尺交融相生。赫图阿拉城与石诡水奇的猴石森林公园、云蒸霞蔚的烟筒山、自然天成的天桥山、巍峨高峭的岗山等自然资源相伴共存,如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有着厚重满族历史积淀的赫图阿拉城深度融合,使这一方水土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