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有石柱 是为名源
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10年左右),石柱子村还是个山高林密、荒芜人烟的地方,山东有七翁结伴到辽东鸭绿江畔的深山老林里采参,领头的叫孙良,在石柱子村一带发现了许多人参,他们把长成的人参带走,小参与参籽则埋在林下栽培,为了让后人能找到这个地方,就在石柱子村上屯街西的三岔路口,竖起一块二米多高的石柱,同时,在石柱旁还栽了一株榆树,作为日后寻找此地的标志,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石柱子”,村名由此得来。
山清水秀 资源丰富
石柱子村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东部,为镇政府所在地,东南以鸭绿江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国隔江相望,西与大西岔镇接壤,北与下露河乡、步达远镇接壤,距宽甸县城90公里。全村共有24个村民小组,1043户,3798人,总面积78平方公里,居民有汉、满、朝鲜族。全村林地9.8万亩,耕地0.54万亩,水域面积1.46万亩。石柱子村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山青水秀、景色优美,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四季分明,冷热适度,雨量充沛,森林茂密,风调雨顺,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测定的世界六大无污染区之一。与此隔河相望的山头叫“鹰咀砬子”,似雄鹰傲立,高百丈,走近仰望,悬崖峭壁。早年岩下是河,有深潭,崖上奇石怪岩倒映潭中,龙姿蛇影,蔚为壮观。石柱子、老榆树、奭公德政碑、鹰嘴砬子,加上山坡上一条条一片片参帘,构成石柱子村一幅奇丽而深邃的柱参风景。
特产石柱参享誉全国,2012年8月“石柱人参”通过农业部地理标识认证;2012年9月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中国宽甸石柱人参第一县”称号;2013年1月被经国家商标总局核准制注册《地理标识证明商标》;2013年5月被农业部批准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三街并行 万古流芳
石柱子村位于鸭绿江中游右岸的大山里,隋唐前隶属高句丽王国割据之地,宋朝时归辽金,元朝时为婆娑府辖区,明朝时成为建州女真领地。1877年设石柱子村,因人参交易渐变成市镇。石柱子镇由一条街发展为三条街(正街、贫民街、朝鲜街),故又称石柱子街,辖5个村落,镇街住民200多户, 1945年解放,设石柱子村,村名沿用至今。
清光绪年间,参户反苛税得胜,立德政碑。碑正面刻“奭公德政”四个大字,背面上方刻“万古流芳”四字,下刻碑文10行347字。记载了在贪官污吏苛捐杂税盘剥下的参民“枵腹肠鸣,嗷嗷待哺”的苦难,记载了“受其酷烈无奈,赴道宪辕下”据理抗争的壮举以及最后道宪“派陶公切实查禁参税,仍照山货总局章程完纳,其余杂税一律免去”的胜利。这是120年前参民反抗苛捐杂税斗争的记录,表达了参民对为民作主的道宪的感激之情。奭公德政碑原立于石柱与鹰嘴砬子之间河边平地上,文革时被“红卫兵”推倒,文革后王崇政先生在石柱子工作时发现了,派人将其抬到山脚下石柱傍重立,并用钢管铁皮造的亭子保护起来,现为辽宁省省级文化保护文物。
柱参产业 助力“三农”
柱参已成为石柱子村乃至全镇农业的一项重要产业,现有柱参存栏23000帘,参农达400多户。以柱参回归林下的理念,深入挖掘石柱山参的内涵,努力实现参林共存、参人和谐发展,它将以全新的理念,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古老的柱参产业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