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 —— 张女士(化名)。她与淋巴水肿的抗争已长达两年,在经历宫颈癌手术后,右下肢出现了严重的淋巴水肿问题,右腿比左腿的围度平均增加了7.37±2.99厘米。这样显著的差异给她的身体带来了巨大负担,双腿外观差异显著,皮肤粗糙且瘙痒难耐,每至夜晚,瘙痒感加剧,难以安睡。同时伴随剧烈的胀痛使她只能依靠轮椅代步。此外,麻木感也频繁侵扰患肢,使其时常失去知觉,这一系列症状给张女士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阻碍,极大地降低了她的生活质量。于是前往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寄希望于专业的治疗。 淋巴水肿病因剖析
付志强教授带领医师团队对张女士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确认其右下肢淋巴水肿是术后淋巴回流障碍所致。淋巴水肿是一种因淋巴管功能障碍造成的渐进性疾病,在常见疾病中排名第11,全球约有1.7亿患者,常见于四肢,若早期未及时治疗,会出现组织纤维化、脂肪沉积,甚至引发慢性炎症反应。 “超显微” 技术重建通路
付志强教授选择采用“超显微”淋巴静脉吻合术(LVA)。手术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利用先进显微外科技术将浅层淋巴管与周围小静脉吻合,重建淋巴液回流通路,此技术是淋巴水肿外科治疗 “金标准”。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淤积淋巴液可顺利流向静脉系统,缓解水肿。 术后的康复曙光
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仅两天时间,张女士患肢围度与健侧差距显著降至5.15±2.71厘米,15天后进一步改善至3.06±2.15厘米。张女士肢体的肿胀和不适感大幅减轻,可以轻松自如地参与到各种日常活动中。张女士对这样的康复效果十分满意,对医院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不仅重获了健康,更找回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手术前与手术后的患肢对比
淋巴水肿的治疗仍旧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整形外科在淋巴水肿治疗领域积极开展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患者们看到康复的希望,张女士便是其中之一。这些成果为患者们提供了更佳的康复选择。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积极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温馨、专业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为广大患者的健康福祉不懈努力。
相关链接
淋巴性水肿的发病原因
原发性淋巴水肿
由淋巴管发育异常所致,大多数为淋巴管发育不良,少数为淋巴管异常增生扩大。
继发性淋巴水肿
因某些疾病原因造成淋巴管阻塞。常见的丝虫感染现已少见,链球菌感染及因癌症施行放射治疗和淋巴结清扫术后等,乃是造成淋巴水肿的主要原因。
淋巴性水肿的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肿胀,开始于足踝部,以后涉及整个下肢。早期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积聚,形成柔软凹陷性水肿,皮肤尚正常。晚期由于组织间隙中积聚的蛋白浓缩,皮下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等原因,水肿呈非凹陷性,皮肤增厚、干燥、粗糙、色素沉着,出现疣或棘状物。
淋巴水肿的程度分为:
轻度
肢体水肿呈凹陷性,抬高肢体后,水肿可减退或消失,皮肤无纤维化样损害。
中度
水肿压之不再凹陷,抬高肢体水肿消退不明显,皮肤有中度纤维化。
重度
出现象皮肿样皮肤变化。
继发性淋巴水肿常有复发性淋巴管炎和逐渐加重的淋巴水肿。淋巴管炎发作时,局部红肿、疼痛,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常伴有突发性寒战和高热。
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怎么办
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可以通过护理减轻症状,控制病情。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下肢皮肤护理、下肢功能锻炼、手法淋巴引流等。
心理护理:因为手术和淋巴水肿的部位较为隐私,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康复。所以家人和伴侣应对患者多多支持,让患者放松心情接受治疗。
下肢皮肤护理:下肢淋巴水肿易引起皮肤感染,所以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防止感染。
下肢功能锻炼: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坐姿运动等可以促进淋巴循环使水肿消退。
手法淋巴引流:让患者平卧,放松腹部,脚稍垫高,按照先健侧后患侧的顺序按压淋巴结,按淋巴走向引流,使淋巴通畅回流,缓解水肿。
另外患者在休息时可抬高患肢,有助于淋巴回流。也可穿弹力袜等对下肢施加压力,促使淋巴回流。
建议患者及时咨询医生,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