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小雪三侯
一候
由于不再有雨,彩虹便不会出现了
二侯
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面的阴气下降
三侯
万物失去生机,进入严寒的冬天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侯:“一候虹藏不见;二侯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侯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传统
俗语云:“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节气的习俗包括腌咸菜、品尝糍粑、晒鱼干、吃刨汤、酿小雪酒等。小雪腌菜,主要是北方腌雪里蕻,渍酸菜。在南方某些地方,在小雪前后还有吃糍粑的习俗。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是用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小雪酒是在小雪后,用新粮食酿酒,所谓“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1.腌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户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广州人最喜欢用腊味来做腊味萝卜糕、腊味煮香芋,还有腊肠炒蜜豆。
2.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3.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4.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开启小雪神秘世界
集团三年部的同学们开启了一场令人难忘的小雪节气奇妙之旅。
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小雪世界的大门。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小故事,如魔法般引领同学们走进小雪节气的奇幻天地。大家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小雪节气的形成奥秘,了解各地独特而有趣的习俗。讲解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趣味问答环节,同学们纷纷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小雪节气的认识。
品味诗词谚语魅力
诗词交织成一幅绚丽的文化画卷。诗人戴叔伦的《小雪》,那“落雪临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的诗句,让同学们沉浸在雪花飞舞的绝美意境中;
李咸用的《小雪》,则以其磅礴的气势,带大家领略了小雪时节的壮观与辽阔。
而那些充满智慧的谚语,如“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小雪收葱,不收就空”“小雪不起菜(白菜),就要受冻害”,更是让同学们惊叹于古人对自然的深刻洞察。
实践探究
知识与心灵的碰撞
户外实践探究成为了爱心与责任的舞台。同学们热情高涨地为小树做保暖,亲手触摸着冬日的寒冷,感受着自己为大自然贡献的温暖力量。为户外辛勤工作的叔叔阿姨制作爱心贺卡并送出的那一刻,温暖在空气中流淌,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同学们还邀请了收到贺卡的叔叔阿姨们分享他们的感受,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爱心传递的意义。
实践探究
知识与心灵的碰撞
这次实践探究课程就像冬日里的一把火,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与好奇。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同学们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与成长。
在这次小雪节气的实践探究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展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同学们对小雪节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珍惜大自然的恩赐。相信这次实践探究会成为同学们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美好回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探索的精神,不断追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