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县坚持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目标,探索建立源头储备、跟踪培养、动态考核、跟岗锻炼为一体的村级后备干部培育机制,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干部后备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添智赋能。
拓展渠道“选”优,建好后备干部储备库。制定出台《康平县村级后备力量发现储备工作方案》,从政治素质、履职能力、道德品质、培养潜力、年龄学历等方面细化人选资格条件,严格按照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推荐、个人自荐、村级考察初审、乡镇评估复审、县级备案入库的“三荐两审一备案”程序,从现任村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及“两委”其他成员中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206名,平均年龄4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50%,其中具备“一肩挑”潜质的168人;从党小组长和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优秀人才中储备村“两委”其他成员后备力量517名,平均年龄3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36%,为进一步优化村“两委”结构提供坚强支撑。
精准施策“育”强,练好干事创业基本功。坚持把后备干部培训纳入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村“两委”干部培训等载体,按照县级重点训、乡镇(街道)兜底训的原则,采取“理论+实践”、“课堂+基地”的方式,分批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各类主题培训班130人次。建立后备干部“1+3”帮带机制,每个村后备人选确定1名乡镇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1名村党支部书记和1名乡土人才帮带,手把手帮带促进快速成长,实现帮训结合、精准滴灌。
分类施策“管”严,调动扎根基层积极性。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管理、实绩考评、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乡(镇、街道)一库”建立统一的村级后备人选档案信息库,实行县乡两级备案。根据日常调研和民主评议等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调整补充,先后有16名后备干部被调整出库。同时,结合村干部年度考评、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对后备干部进行日常跟踪评价和年末评议考核,确保数量充足、质量过硬,已将5名表现优秀的后备干部推选到相应岗位。
多措并举“用”活,激发担当作为源动力。建立后备干部设岗定责、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制度,先后选聘56名后备干部担任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让后备人选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来,选派15名在村级组织任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到乡镇机关站所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帮助了解农村工作政策和程序,增强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等方法,有计划安排后备干部在村级专业合作社、群团组织等实岗培养,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信访维稳、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线工作中锻炼,全力提升实践实干本领,实现“即需即用”。